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2
/ 3

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研究

张贵文

临沂市技师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技工院校的思政教学也应当在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让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接受思政教育,以提升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仰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技能、有信念的复合型人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技工院校思政教学既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思政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完善教学反馈机制,推动教学工作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反馈机制

引言:以往技工院校的教学重点侧重于专业学科,而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放松了对思政教学工作的要求,久而久之也容易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了思想素质、理想信念不如专业技能重要的想法,这对于个人今后的成长成才是十分不利的。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开始得到了学校的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善用互联网技术开创思政教学工作新局面。本文就互联网时代思政教学工作创新开展的几点想法进行简要概述。

一、技工院校思政教学工作现状

1、思政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许多思政教师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理论讲解上,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虽然懂得一些“大道理”,但是在生活中、学习中不能身体力行的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好。例如在思政课上一再的强调诚实守信,可是每年的大型考试总是会发现几名学生存在作弊行为,这种学一套、做另一套的情况显然不符合思政教学的初衷,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2、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对于这部分“00”后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追求一些新奇的事物,包括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思政教师只有经常性的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始终的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但是调查发现,技工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力度不强,很多教师虽然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思路,但是因为课前准备不足加上经验较少,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思政教学创新的后劲不足。

3、思政教学缺少必要的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的作用在于帮助思政教师对成功的教学创新经验进行积累,对失败的教学创新后果进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推动思政教学创新的持续进行。现阶段来看这种反馈机制没有形成,无论存在的问题还是取得的成果都没有被思政教师很好的利用起来。另外,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但是没有提供给他们反馈的机会,学生即便是对思政教学工作有好的建议也得不到反馈。

二、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思政教学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学生思维的多元化迫切需要思政教学创新

技工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少数同学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交往能力下降,甚至形成封闭心理影响了身心健康。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也给学生增加了判断选择的难度,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歪曲思想所诱惑。从年龄上来看,技工院校的多数学生年龄在15、6岁左右,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他们的思维与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政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树立网络宣传观念,增强网络信息意识,从战略高度重视网络思政工作,切实掌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2、互联网的发展为思政教学创新提供了支持

回顾以往的思政教学工作主要是以课内教学为主,并且由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一些思想教育知识。技工院校的“00”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有抵触心理,将互联网与思政教学相结合,首先是在教学模式上发生了改变,很多学生对这种新模式比较好奇,他们愿意去探究、去尝试,这就为思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其次,思政教师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备课阶段多浏览一些教育网站、教学论坛,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在网络上交流经验,这样让思政课的教学思维更加多元和灵活,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三、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思政教学创新策略

1、“线上+线下”实现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互联网虽然为思政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依赖互联网,而是要把握适度原则,将互联网线上教育与线下的实践结合起来,真正让接受思政教育的学生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线上方面,思政教师要提前利用各类教育论坛或是结合教材内容搜集与主题契合的素材,制作教学短视频,在课上调动氛围、促进师生交流以深化思政教学成果;线下方面,思政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参加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为了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带领他们参观企业的一些生产流程,观察技术工人是如何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之后学生在专业实训中也会自觉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

2、利用新媒体征集意见创新教学模式

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00”后,与思政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比如在思维模式上、喜欢的事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思政教师将自认为正确的理念强制灌输给学生,很有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以至于产生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这样就让思政教学面临一定的阻力。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通过网络渠道在虚拟环境下构建师生平等关系,这样学生也不会有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双方之间可以像普通的网友、朋友聊天,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官方微博,发布一条“关于征集思政教学创新意见”的微博,让本校学生在微博下方留言,然后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革教学的重要参考。

3、引进反馈机制,提高创新实效

思政教学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可能会存在不被学生认可、接受的情况,这是在所难免的。通过反馈机制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哪些方法适用、哪些方法不好,进而做出优化和调整。以校园网为平台抓好网络论坛、校园贴吧等网络媒介工具管理工作,切实推行校务公开,积极和广大学生进行网上沟通,及时答复学生关注关心的问题,尽快帮助他们将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通过建立这种比较完善的网络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互联网时代思政教学工作创新的保障措施

1、学校方面

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与优秀的职业素养不可能完全依靠思政课来养成,更多的情况下还需要发挥学校文化环境的影响力,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增强对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认同,这样的思政教学才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因此,学校方面也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渠道,重视校园文化的营造,利用学生对互联网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无论是在思政课上还是在专业课上都可以穿插一些与职业素养、个人修养有关的视频,构建一个无处不在的思政环境熏陶学生,让他们的价值观逐渐树立起来。

2、教师方面

要尽快培养一支既懂得思政工作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政工作队伍。一是要加大对现有思政队伍培训的力度,重点选拔和培养一批有一定思想和技术基础、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二是可从高年级中选拔一批政治合格、成绩优良的同学,经过专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作为班主任助理。三是对思政工作者制定激励机制,不仅要有辅导员特殊津贴更要有相关的职业设计,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前途。

3、学生方面

作为思政教学的主要对象,必须要让技工院校的学生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对个人职业生涯产生的深刻影响,这样才能激励他们从被动、抵触的心理,逐渐向主动、积极的心理转变。为此要通过互联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维,转变他们的认知。例如,在思政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这些既有精湛技能又具有热忱爱国之心的行业楷模,从中学习他们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从而增强他们接受思政教育和学习思政知识的热情,

结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技工院校的学生打开了了解外界、获取知识的窗户,同时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多数学生缺少是非分辨能力,容易被网络上的不良思想所诱惑,因而思政教学工作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作为思政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政教学方面带来的便利性,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思政课上,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原来思政课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思政教育和专业实践、个人发展结合起来,真正帮助技工院校的学生实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璐.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探索,2019(6):212-213.

[2]杨璐.新时代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知识经济,2019(12):165-166.

[3]孔彩华.精彩在“融合”中绽放——探索创新“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J].长江丛刊,2018(26):178-179.

[4] 苏红丽:《“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 系构建研究》,《价值工程》2017年第1期。

[5] 刘丁慧:《“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 对策》,《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6] 陈楚瑞:《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 模式构建探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 年第 4 期。

[7] 范享玖:《“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4期。

[8] 姜春英:《“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 政课路径探究》,《职教论坛》2015年第35期。

[9] 卢继富:《探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视角》,《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

[10]徐国松.试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 本策略[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6):85-86.

[11]李 .浅谈德育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 2017,4(4):223-224.

[12]郑勇义.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 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7,4(17):237-238.

[13]汤修元.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0):29-31.

[14]张晶.思政课网络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若干 思考[J].才智,2017(29):107.

[15]刘霞云,卢志刚“.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及可开拓空间的 文献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5):32-38.

[16]王鉴,安富海,李泽林“.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7,38(11):105-116.

[17]崔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方 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哈尔滨广厦学院为例 [J].农 家参谋,2017(23):105.

[18] 刘冬丽 , 苏贵荣 , 沈君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阈下高 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探析 [J]. 教育现代化 ,2018,5(38):272-273.

19] 龚亮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J]. 教育现代 化 ,2018,5(09):44-47.

[20] 李德华 , 陈献宁 . 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高校思政教育 的影响——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 高教探索 ,2019(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