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煎药方法及方式差异对中药饮片质量和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分析煎药方法及方式差异对中药饮片质量和疗效的影响

王绍志

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卫生院, 265228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使用不同煎药方式对质量和药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8例患者的中药用药效果进行回顾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煎药方式为传统煎药方式,研究组煎药方式为煎药机煎药。结果:研究组服药后临床治疗效果稍好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药物水煎后中药药剂水溶性浸出率低于对照组,但研究组药物煎煮时间、用水量、药物成本以及服药总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中药物煎制质量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煎药机在中药煎制中的应用虽然药物浸出率稍差于对照组,但是药物煎煮时间、用水量、药物性价比等均有显著提升,且不会降低治疗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煎药方法;方式差异;中药饮片;质量;疗效;影响

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药物剂型,由于其制备简单、吸收快、奏效迅速,特别是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可随患者的临床需要加减或配伍药物,从而达到增强药效或制约药物毒性的作用。因此,几千年来中药汤剂一直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喜爱。而煎药则是制作中药汤剂必不可少的步骤,汤剂煎煮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8例患者的中药用药效果回顾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8.65±2.23)岁。研究组44例,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8.44±2.1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医学临床研究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煎药法煎药治疗:将中药材清洗后放置到搪瓷缸、砂锅及瓦罐中,煎药水量为覆盖药物表面大约3cm左右,煎药用水以井水或者泉水最佳。将药物放置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后可开始煎煮。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现代煎药机煎药治疗:煎药的过程无需考虑煎药流程及加水量,将放置的凉水中浸泡15min后,将其直接倒入现代煎药机中,开通电源进行煎煮;两组煎煮次数均为6次,每种方法均煎3剂药材。

1.3评价标准

评价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表皮现皮纹,患者体温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表皮现皮纹,患者体温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好转率之和。比较两组方法取得的浸出物浸出率,同时观察并对比两组取得的服药总次数、加水量及煎煮时间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服药后临床治疗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服药后临床治疗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4%,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稍好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药物水煎后中药药剂水溶性浸出率比较

研究组煎药浸出物以及浸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水煎后中药药剂水溶性浸出率比较

组别

例数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浸出物

浸出率

浸出物

浸出率

浸出物

浸出率

研究组

44

31.56

8.99

46.95

12.03

42.25

10.3

对照组

44

72.25

19.57

80.36

22.25

75.69

20.36

2.3两组药物煎煮基本情况比较

研究组药物煎煮时间、用水量、药物成本以及服药总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煎煮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用水量(mL)

煎煮时间(min)

药物成本(元)

服药总次数(次)

研究组

44

600.53±13.52

4.16±0.85

4.58±0.52

16.52±1.24

对照组

44

1005.64±9.58

26.96±3.26

13.24±2.85

11.59±2.16

3.讨论

在我国中医领域中,中药不仅可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也可用于改善患者的体质。因此,几千来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喜爱。而煎药则是中药汤剂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明代李时珍指出“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表明中药的煎煮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制作过程,且中药的药效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煎药容器、煎药时间、加水量、煎煮火候以及煎药次数等。在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中,不仅可以溶出中药的有效成分,也可使药物形成各种化学反应,并提高中药的药效,这足以证明中药煎药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应该掌握规范的中医煎药法,按正确的中医煎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从而提高药效。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服药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88.64%,研究组治疗效果稍好于对照组;研究组煎药方式的药物浸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研究组煎药方式的煎煮时间、用水量、药物性价比以及服药总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可见现代煎药机在中药煎药中的应用能够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煎药时间,减少煎药用水量,降低煎药成本,能够提升煎药效率。但是现代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式相比来说存在的一个弊端是服药次数稍多,需要对煎药机不断进行完善研究。

综上所述,现代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一定条件上均可广泛应用,前者种类繁多,不同设备与适宜条件不一,需长时间加以改进,其应用前景将更为广泛,而后者苦在科学方式下进行,能够获得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盛家峰.不同煎药方法对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及药效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7,37(08):119-120.

[2]叶超雄.探讨补中益气汤不同煎煮方法对汤剂药效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2):33-34.

[3]李睿,翟华强,田伟兰,张田,李丝雨,邓娟.基于煎药机参数分析的中药煎煮规范化思考[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09):826-82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