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3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

胡岸 张洲全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科技项目是科研创新的载体,是培育重大成果和高端人才的源头,有效的科技项目管理是企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研发效率的重要保障。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西电科院”)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提高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加强科研项目策划、申报、执行、验收、成果转化全链条管理,完善科研支撑保障体系,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科技项目的执行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科技;项目管理;管理体系

1 引言

“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江西电科院对现有的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提出了新挑战。

2 理论回顾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控[1]。科技项目管理是利用一些相关的科研人员临时组织起来的团队,对项目全过程有计划并且高效率的进行指导和管控[2]。电力科技项目包括研究开发类项目、科技成果与新技术应用类项目、技术创新平台类项目等[3]。电力企业的科技项目包括申报、立项、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从全过程加强项目管理,督导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建立合适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才能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4]。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根据自身实际,构建了统筹“时间-空间-层级-梯队”四维一体为基础的科研创新管理体系,贯穿科技项目管理的全寿命周期[5]

2.2 分析框架

面对电网发展的新挑战、新要求、新动力,江西电科院以科技项目产业化为目标,以打通科技项目创新链条为核心,以项目管理和保障体系为着力点,优化科研布局,指引发展方向,制定三年提升计划,明晰实施路径;优化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成果转化全链条闭环管理,在立项阶段,采用“指南+自由选题”方式,优化同类申报,细化评审指标,确保立项科学合理;在实施阶段,精简汇报材料,为科研人员减负,强化过程督导,规范经费使用;在验收阶段,细化要求,提前预防,实现科研项目高质量验收;在成果转化阶段,滚动发布科技成果转化目录,并利用各类平台介绍优秀创新成果,扩大转化途径;完善创新保障体系,专业部门组建咨询小组,为科研提供一站式服务;强化柔性协同,打造攻关团队,发挥集成优势;实施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激活创新动力;构建内外部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电网科研项目全链条管理的提质增效,为能源互联网建设运营提供强大支撑。

5e9180b9a8229_html_22e19c368262fc60.png

图1 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框架

3 主要做法

3.1 立足电网发展方向,完善科研专业布局

优化科研布局,指引发展方向。围绕“为江西电网提供技术支撑”这一主线,以泛在物联网应用为聚集点,从生产实际需求出发,明确了泛在物联网技术等4大技术领域的科研主攻方向,源网荷储互动、全场景信息安全等17项技术内容,并在研究项目、专题研究、成果转化、试验能力、成果培育等方面明确了要求。

制定三年计划,明晰实施路径。依据江西电科院科研布局,结合省公司科技互联网部的科技发展规划,在全院范围内组织编写《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明确了国网江西电科院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研究方向。

3.2 实施“指南+自选”方式,加强科研立项管理

开展需求调研,把握立项着力点。针对科研项目服务生产实际这个着力点,江西电科院每年在省公司范围内开展技术监督服务时,以座谈或者现场调研的方式收集各个地市供电公司和一线班组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科研需求调研报告,并由国网江西电科院组织专家对科研需求进行评审。

实施“指南+自选”方式,优化选题立项。在科研立项环节,将“指南”方式转变为“指南+自由选题”相结合,自由选题为员工提出立项申请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南项目为国网公司和省公司立项项目,更加聚焦“三型两网”关键共性问题。对于多学科融合的科技项目在申报时,存在各专业部门之间有两个或多个项目具有关联性的情况,对这些项目进行优化组合。

细化评审指标,确保立项科学。在项目申报阶段,先后组织内部和外部专家对拟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丰富现有的科研项目评审指标。

3.3 优化科研管理手段,提升项目进度质量

精简汇报材料,为科研人员减负。江西电科院梳理并整合科技管理各项工作和计划管理的材料报送相关环节,实现一表多用。凡是在上级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已有的材料或已要求提供过的材料,不得要求重复提供。项目管理部门和承担部门简化报表及流程,建立健全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允许通过购买财会等专业服务,把科研人员从报表、报销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规范经费使用,做到自主可控。针对科研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因各科目预算与实际经费使用金额存在偏差而向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提出预算变更申请的问题,国网江西电科院定期收集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经费使用的问题,指导项目经费依规使用;对于个别项目因实际研发的调整导致经费的调剂,科技部将及时为科研人员办理调剂申请手续,提高项目经费预算调整的时效性,将费用真正用在科研项目的研发投入中。

强化过程督导,完善经费管控。一是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督导要求,编制了《国网江西电科院督导科技项目工作手册》。二是建立项目季度执行情况通报机制与约谈机制,于每季度末收集汇总公司及院内督导结果、各部门执行情况汇总表及项目验收信息,对涉及的问题进行核查梳理,在院内通报督导结果,并对督导结果为中和差的项目,由分管院领导进行约谈,限期整改。三是完善科技项目经费过程管控机制,制定了《科技项目经费检查实施要求》。

3.4 细化要求,提前预防,实现科研项目高质量验收

细化验收要求,及时宣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验收工作指南》要求,制定了《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项目验收工作手册》。同时开展宣贯培训,及时有效贯彻验收相关要求,提高项目执行质量。在培训中还融入了互动式集中讨论和考试环节,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

严格材料把关,确保质量。每月组织科技专责审查待提交验收资料,避免资料存在问题,尽最大可能解决院外参与单位的问题。资料审核环节、正式验收环节均以“质检单”形式督促项目组自检,确保验收资料准确无误,同时强化自验收阶段审核把关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并编制了《国网江西电科院承担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验收资料审核要求及常见问题汇编》。

及早暴露风险,及时整改。每年7月份开始组织对年底待验收项目的全面梳理检查,及早发现问题,规避验收风险,在合同执行期发现并申请项目变更,并会同财务资产部、监察审计部建立快速联动机制,针对验收准备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共商对策,及时高效解决问题。

3.5 多项措施持续实施,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滚动发布科技成果,持续推动成果转化。滚动发布科技成果转化目录,围绕聚焦电网安全、信息技术、电工新材料、新能源接入、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以需求为导向,定期发布一批符合新技术推广应用并具备转化条件的科技成果目录。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转化效应。编制《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手册》,加大成果的宣传力度,利用微信公众号、学术交流会、科技奖评审会、公司专业技术大会向公司系统内外介绍优秀创新成果。以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平台为基础,完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框架搭建,平台功能包括成果申报、成果评选、创意查询、成果展示等功能模块的构建。

遴选优秀科技成果,向市场重点推广。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遴选出的优秀成果进行孵化,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在公司系统内进行群众性创新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收录和实用性论证,筛选出能够有效助力一线生产的工器具,联系纳入国网商城零购类项目,争取在地市公司进行集中转化。

3.6 完善创新保障体系,确保科技创新出实效

组建咨询小组,提供一站式服务。由各个职能部门派出一至两名项目成员,组建科技项目咨询小组,负责为科技项目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强化柔性协同,打造攻关团队。建立跨研究所、跨专业协同创新机制,开展项目矩阵式管理,着力打造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引擎。打破行政上的部门编制限制,整合各专业技术中心专家人才和青年科技骨干,围绕电网建设、发展的某一学科领域,整合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领军人才力量、设备、实验室,长期、稳定、持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团队。

实施差异化考核,激活创新动力。建立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机制,打破“大锅饭”,加强对突出贡献和一线科研人员的激励,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成果孵化转化方面,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对成功开展成果转化的团队实施奖励,引导和激励更多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内部、外部的科技交流平台,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主要学习其他外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方式、项目研究内容及路线,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科研成果,有助于科研项目的科学有效开展。

4 结束语

“三型两网”新形势下全链条闭环优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江西电科院建立了高度集成、实施得力的科技成果培育链条,科技成果获奖等级和数量同时创历史新高、专利、标准等级和数量实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攻关团队和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提升,为江西电网的发展和江西电科院的本质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樊旻.浅议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7(S4):211-212.

[2]王盼晓.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27.

[3]张烨.浅谈优化电力科技项目全过程精益管控的思路与对策[J].通讯世界,2018(09):316-317.

[4]刘杨,孟繁波.全过程的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创新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07):117.

[5]高正平,吴威,宗炫君,沈高峰.电力企业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方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14+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