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陈旋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广东 惠州 516001

摘要:在电网企业中,变电运行作为主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保证生产用电需求及民生用电需求作用巨大,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可避免变电运行中发生事故,保证用户用电质量和用电服务。本文简述了变电运行中影响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可靠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变电运行;可靠性;安全性

1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故障问题

1.1.1负载短路故障

倘若变电运行中设备出现了负载短路,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极大的故障电流,而电流通过变压器,就会促使变压器内部结构出现变形、烧毁等现象,从而使得变压器没办法正常的继续运转;同时,短路现象还可能导致其他变电运行设备上出现永久性结构故障,进而无法修复。而短路故障持续时间越长、故障电流越大,对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影响越严重。

1.1.2电压过载故障

电力设备在变电运行中常遭遇恶劣的雷雨天气,电力设备遭受雷击时,雷电行进波可使变压器出现瞬间超高压,造成变压器内部的结构受到损坏,严重时将导致变压器毁损。其次因为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出现了错误,就有可能促使系统潮流发生变化,例如变压器的中性点产生比较高的过电压,从而使变压器没有办法正常工作。

1.1.3线路跳闸

线路永久性跳闸是变电运行安全性的巨大威胁。为了能够提升变电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线路运行的安全,需要解决线路经常跳闸的问题,一般线路跳闸的原因主要是雷电、短路、树障及外力破坏等。当出现线路永久性故障时,电力运维人员需隔离故障线路,寻找故障根源,才能对故障线路进行抢修恢复,其次要对相关联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否则很可能会因为线路跳闸的问题影响到周围相连或者相邻的线路,这样便会使故障的面积进一步扩大,从而出现负荷损失。

1.1.4变电设备故障

变电设备故障的原因繁多,有设计缺陷、出厂或调试安装隐患、设备及配件质量低下、设备老化、长期高负荷工作、过负荷工作等等。出现变电设备故障时可导致设备停电,部分设备短期内可能无法立即恢复正常供电,而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单一或者薄弱时,将导致用户负荷无法转供而产生用户负荷损失,进而造成事故事件发生。而发生设备事故时,倘若故障设备周边有作业人员在时,严重将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1.2变电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在变电运行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就导致电力系统在变电运行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混乱性,不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对之前出现的问题还不能进行合理的解决,导致电力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如果没有对电力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全过程管理,就可能会出现实际使用的变电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对于出现损坏或者其他问题的变电设备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和维修,这些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操作人员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压力过大或者技能不足等原因往往会导致失误的现象,轻则会给供电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话就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限制电网企业的发展。

2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措施

2.1完善管理体系构建

安全管理、运行管理与设备管理是相辅相成、提高变电设备可靠、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进十年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南方电网落地、迅速发展、越加完善和与时俱进,广泛地指导了几乎涵盖所有作业、业务工作的正常、正确开展。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了电网、设备的运行风险、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成效显著的同时在各省、市、县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与此同时,运行管理与设备管理分别从各自的侧重角度纵向发展,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融合优化,更为重要的是三者间愈加结合成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避免了对基层员工的重复性考核现象,将各层级管理人员、基层人员“拧成一条绳,力往一处使”。

2.2细化优化考核指标

例如根据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来构建的可靠性指标,因为可靠性指标属于综合性项目指标,可以反映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水平,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可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来拟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例如将供电可靠性承包指标通过分层分解责任制的方式,将工作任务及计划时间下达至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做到尽可能不停电,少停电,停电时一次性完成所有工作,避免设备重复停电。

2.3健全变电运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巡查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可将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惩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了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等于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关键是要把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而近年来南方电网的安全巡查制度由此应运而生,明确的杜绝类、严禁类、违章类、规范类等四类问题的定义及问责形式为解决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提供了最有力的解决、问责办法。

2.4提升变电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技术水平

工作人员应熟悉变电站设备并解决问题。作为优秀的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遇到日常工作会按设备运维策略开展运维;遇到异常情况会判断、会报告、会跟踪、会处理;遇到故障情况,会分析、会远离、会隔离、会报告、会处理。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进步,当前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已开始改变,局部开始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试点应用。变电运行人员将来需要有效地将运行维护与设备检修结合起来,掌握设备的检修技能,提高设备质量以减少事故造成的电力损失,提高工作效率。(2)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处于同一位置的不同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高低之分。通常,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可以尽早解决问题甚至预防问题的出现,技术水平较低的员工只能通过检查,隔离和报告来实现下一步,只有出现问题时才能起作用。除变电站举办的技术培训活动外,变电所管理人员可根据不同运维中心间不同的生产任务安排、根据各工程的工作进度情况、适当统筹安排高技术水平及运维经验丰富人员进行“传、带、帮”或者互相间的交流活动,提高总体技术水平。还可开展运行人员技术水平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技术提升。

2.5加强变电设备并网前管理

变电设备投运后发生的部分设备异常、故障甚至隐患是设备投运前已经存在的,如今变电设备的管理要求已越来越高。想要保证变电设备投运后的缺陷率、故障率最低,甚至不发生缺陷地持续可靠安全运行,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中的任一环节都不可放松,而设备并网前的众多阶段尤其重要,变电运行人员需提前在项目可研、设计图纸审查、施工图纸审查、设备监造、设备进场、设备安装见证、隐蔽工程验收、关键工序验收、投运前验收等多个阶段从不同的侧重点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来保证投运时的设备是处于最佳的、零缺陷、零隐患的状态。

2.6推动智能化变电站建设

例如,我国某地区的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期间,就积极地推动了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在变电站运行的各个环节中都接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同时也增强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质量。以变压器的故障处理方法为例,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如果出现了故障问题,系统会自动检测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对故障进行定位并及时地提出应急处理办法。工作人员根据现场的情况,采取停电处理的方法。如果智能化系统判断出是中性点接地变压器故障跳闸,则技术人员会立即合上非故障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刀闸。如果变压器出现了故障起火,工作人员也能通过智能化系统中的远程控制按钮,打开现场的灭火装置,工作人员不用亲自去到现场就能对事故进行处理,避免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可从管理体系、考核问责、运检人员的培养、提前介入设备的并网前管理、推动智能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等多方面来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唐洁.35kV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可靠与安全性[J].科技风,2018,16:173.

[2]郭宇.35kV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可靠与安全性[J].电工文摘,2017,03:61-63.

[3]秦辉,梁颖.35kV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可靠与安全性[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1:230.

[4]张锦锐.浅谈如何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J].广东科技,20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