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探究 ——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3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探究 ——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李志雄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探究使高师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新的发展空间。文章通过构建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实用、技能、创新”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0+1”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特色教材建设等方面对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改革,为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均衡”“优质”的新时代音乐教育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

21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我国WTO的加入,具有民族多样性、地域差异性、经济滞后性、历史文化复杂性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音乐教育在这一社会转型中,即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广西有着极好的区位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首府南宁,为新时期广西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才茁壮成长,多所高校设立音乐教育专业,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交流,体现了广西音乐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可见,广西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

音乐教育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正在社会转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广西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不论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广西都应该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观"的教育,发挥后发优势,利用本土音乐教育资源,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当前广西音乐教育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具备创意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亟需在这些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我区特有的音乐本土文化发展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需要,对我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问题进行的探索和研究。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自身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01年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为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关系到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质量。2011年教育部进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是在总结近十年的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之后的创新与改革。201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音乐学科进行改革,2012年3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2012年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执行方案的通知》,为确保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增强高中教师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能力,保障广大高中学生通过课程改革得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6月22日进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音乐学科教师集中培训。自2004年起,我国组织山东教育学院学科教育专家并邀请首批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山东、广东、海南等实验区的部分专家、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通力合作为普通高中一线的广大教师有效地实践新课程,提供一些借鉴和研究的实施方案和教学建议。以上的调查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理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培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新思维是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实现开展跨国协作学习活动,在国内音乐教育新思维已经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它改变了教学资源、教法形式与内容,扩展了教学空间;更新了教学模式等,特别是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对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探寻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本土音乐教育资源,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在新课程指导下,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改革研究是培养适合新形势下的复合型人才重要保证。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的基础和环境

随着高校大众化教育进程的推进,高校各项教学改革特别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给高校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广西艺术学院拥有70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开办了绘画、美术学、雕塑、艺术设计、动画、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播音与支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15个艺术类专业,涵盖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和舞蹈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多年来,学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原则,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政策、条件、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学生在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方案的调整为切入口,全面修订并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充分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广西艺术学院设立音乐教育学院,开设音乐教育专业,多年来,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先博后深、多能一专、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音乐教育及音乐专门人才。现设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广西艺术学院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首批试点院校,2008年“广西中小学艺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中心”、“广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艺术类)教育教学培训中心”在学院挂牌成立,给本专业方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广西艺术学院拥有多媒体钢琴音乐教学实验室、电子琴教学实验室、MIDI制作教学实验室、多媒体音乐教师工作室等现代化音乐教学设施设备,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研究提供硬件保障。

三、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的具体措施

构建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新课标改革以后的艺术课,要求音乐老师具有运用广博的艺术技能的综合能力,声乐、合唱、钢琴、器乐、指挥、乐队编配、戏剧表演、舞蹈绘画等各项技能都能用上,有的学校音乐教师甚至还要担任音乐以外的课程。”可见,实践教学能力对于未来音乐教师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培养音乐教育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探索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设立内容前沿、方法创新、梯队授课为特点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立相应课程模块,确定模块中的系列课程学分、课时及课程大纲,构建艺术类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可见实践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培养高师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在实践课程设置中可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开展专业实践课程,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开展关于中小学教育的实践课与排练课,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即将走向中小学音乐教育岗位的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平台,提升实践动手的能力。校外实践课程则通过本校与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的联合培养,开设相关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构建学习实践的机会。

建立“实用、技能、创新”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实用、技能、创新”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发挥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实践资源,共同提升与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本科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专业过硬的专业型人才,锐意创新的创新型人才,集“实用、技能、创新”三位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3建设“10+1”实践教学平台

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每一个主修方向,建设1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1个校内实践教学场所。通过建立完整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和资源。利用广西艺术学院国家级音乐实验基地以及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天桃实验学校、沛鸿中学等30多个实训基地,开展音乐教育不同主修方向学生的实践教学,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实践平台保障。

4加强实践教学特色教材建设

教材是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保障。加强实践教学特色教材建设,有利于实践教学开展的精细化、科学化。特色教材建设可以因地制宜,立足于民族区域文化,出版特色鲜明、应用性强的系列教材。如采用广西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编写的《广西民歌单声部视唱教程》《广西民歌二声部视唱教程》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视唱教材,既具民族地域特色,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也对视唱练耳分类教学提供借鉴、参考。同时为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音乐的教学实践提供文献保障与素材蓝本。

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使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育平台管理更为精准化、科学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是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要手段。其改革创新通过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实用、技能、创新”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0+1”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特色教材建设等举措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并多维度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对推动我区推动音乐教育专业,立足实际需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性音乐教育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注释:

①郭声健.粤港澳音乐教育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P102

②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p65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长春:东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马云鹏,孔凡哲.教育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本文为2018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JGA2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