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和社区以家庭为核心的照料性护理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2

医院和社区以家庭为核心的照料性护理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

邹淑清,袁丽

重庆忠县拔山中心卫生院, 404302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医院和社区以家庭为核心的照料性护理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慢性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医院为指导、家庭为核心的照料性护理,观察组采取社区为指导、家庭为核心的照料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基本护理技能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知识知晓情况和基本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规律锻炼、规律用药、规律生活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病病人采取以家庭为核心的照料性护理,能够使病人更加了解自身的情况,改善医患关系,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病病人;医院;社区;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生活质量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老年慢性病病人不断增加。老年慢性病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住院次数不断增加、生活能力下降、负面情绪产生等特点。长期住院的老年慢性病病人饱受疾病折磨,在生理上呈衰退趋势,心理上出现孤僻、焦虑、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家庭探视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家属及其亲朋好友的陪护与探望,满足住院病人被关爱和照顾的心理需求。家庭探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而言,不仅是一种心理支持,更是一种精神慰藉,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现就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对家庭探视的心理需求状况、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进行综述。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入院治疗的老年慢性病病人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人经医院体检均已确诊有慢性病,且为社区常住人口;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护理;年龄50岁以上,病程3年以上。排除标准:有慢性病以外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病人;病情严重而不宜纳入研究的病人;不能配合完成护理干预研究者。所有病人研究期间均无脱失或死亡,本研究获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完善家庭探视制度和社会支持系统,促进老年护理事业发展

医疗机构制定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家庭探视制度时,需要在有助于老年病人治疗和康复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起充分发挥家庭效应及社会支持的一种探视制度 。医疗机构需在不影响病人病情的情况下,既适当放宽探视条件,又要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和次数。如:根据不同病人的症状和心理需求制定合理的探视计划,科学地控制探视人员和时间等,既保证老年病人及家属有足够时间交流,同时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但仅靠增加家庭探视来解决老年病人心理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提高老年病人社会支持功能。如今,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和深化开展老年护理相关研究,完善老年护理社会支持系统,努力推动老年护理事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

1.2.2进行探视指导,强化家庭和社会支持功能

家庭探视者中绝大多数对慢性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医护人员应耐心宣传科室探视制度及老年病人病情状况,指导家属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家属意识到探视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是必要的,并根据老年病人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探视者,指导家庭探视选择合适的时间,携带适合物品,指导探视者正确运用语言技巧,学会倾听、安慰和理解老年病人,构建良好的相处方式,强化家庭功能,满足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健全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社会支持动态监测系统,建立健全老年病人健康档案,加大社会关注力度,进行适当的社会支持干预,强化老年病人的社会支持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

1.2.3TCM护理模式

过渡期护理模式由过渡期护士,一般为高级实践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团队对病人及照护者进行干预。通过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综合的护理评估,制订基于循证的护理计划,在整个过渡期通过家访、电话随访等途径给予监督、教育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护士起主要的协调和主导作用。注重护士与医生的合作、护士与病人及照护者的合作,使医院护理与过渡期护士提供的过渡期护理具有连续性,以达到长期照护的目的。既要将病人视为整体的人,综合考虑病人的需求,又要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体现个性化护理。将病人、家属及照护者视作整个团队的成员,提供教育和支持,并注意与病人及照护者的沟通方式,着重提高病人及照护者的理解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及时发现和早期识别健康风险的能力。预防导致再入院不良事件的发生。TCM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老年慢性病人的再入院率及急诊到访次数,节省了住院费用。

2结果

2.1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知识知晓情况和基本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2.2两组病人护理依从性比较

3讨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老龄化情况日益严峻的今天,数以万计的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需要情感、生活的关心和抚慰,但目前的家庭探视和社会支持功能现状并不能满足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以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了解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对家庭探视的心理需求状况,增强医护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加强对病人家属的探视指导,提高老年病人的社会支持功能,对老年慢性病住院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琼,尹永田,李玉丽,等.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6):36-39.

[2] 赵庆,刘贤亮,牛淑珍,等.慢性病患者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386-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