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治疗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2

低频脉冲治疗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的疗效

于 慧

南京市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 210012

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脉冲治疗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19年10月,共选取本科室82例产妇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比组41例,研究组41例,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低频脉冲治疗,分析两组的乳房肿块、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乳房肿块小于对比组,疼痛评分也小于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治疗仪治疗,能够良好的减小乳房肿块,降低疼痛评分,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关键词:低频脉冲;哺乳期乳汁淤积;乳汁分泌

哺乳期乳汁淤积易造成产褥期乳腺炎常发生于第一次分娩后,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以下两种类型:淤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产褥期乳腺炎即急性乳腺炎时乳房的化脓性感染,几乎所有病人均为初产妇,发病多在产后3~4周,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在脓肿形成前以抗感染促进乳汁排出为主,脓肿形成后以切开引流为主。预后较好。。现就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产妇患者82例,研究低频脉冲对产后恢复与乳汁分泌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筛选2019年1月-2019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产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4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33.5±3.1)岁,体重最小65kg,最大80kg,平均体重72.6kg,标准差为11.6kg;对比组4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34.2±3.5)岁,体重最小64kg,最大80kg,平均体重73.1kg,标准差为10.9kg,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

纳入标准:纳入母婴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纳入未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纳入对此次研究相关内容了解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2]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或者合并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排除不能跟踪访问或者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及时指导产妇改善饮食,良好休息,同时进行心理干预,避免患者出现心理焦虑紧张,取得产妇的信任,促使产妇配合临床治疗。

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采用FB-9403A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深圳市攀高电子有限公司),在进行治疗前告知患者低频脉冲治疗的基本原理,对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具体采用的措施等予以说明,获取患者的同意后,指导患者平躺仰卧,对治疗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洁,在电极片上均匀涂抹耦合剂,在腹部与乳房部位放置电极片,并运用固定带良好进行固定,注意电极片与皮肤充分接触,强度由100-150逐渐调节,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严格参照治疗流程调节数值,持续治疗30min,坚持治疗3d,每天2次[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乳房肿块、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乳房肿块、疼痛评分均以临床记录为准,疼痛评分采用VAS量表进行评估,治疗效果依据患者的肿块消失状况分为显效(肿块消失超过50%)、有效(肿块消失超过30%)、无效(肿块消失未超过3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参考P<0.05。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参考P<0.05。

2 结果

2.1研究组与对比组乳房肿块、疼痛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乳房肿块、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比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乳房肿块、疼痛评分的对比

组别

例数

乳房肿块(cm)

疼痛评分(分)

研究组

41

5.9±1.8

2.1±0.4

对比组

41

7.4±3.1

3.7±1.1

t

-

22.432

6.532

P

-

0.000

0.000

2.2研究组与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比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效率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1

19

21

1

40(97.56%)

对比组

41

15

17

9

32(78.05%)

X2

-

-

-

-

3.128

P

-

-

-

-

0.002

3 讨论

低频脉冲是指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其在临床中二点特点为低频、低压,且能够依据患者的状况进行调剂,在临床中没有明显的电解作用,对运动与感觉等神经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在产妇产后恢复中能够有效的刺激患者的多项神经,促进机体恢复,从而提升母乳分泌状况,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较好[4]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低频治疗仪治疗,能够良好的减小乳房肿块,降低疼痛评分,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的整体运用价值较高,原因分析为: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低频脉冲,不仅可以较好的提升对机体营养的补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还能较好的对机体神经进行刺激,促进患者的恢复,因此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较好[5]

综合全文来看:在产妇产后采用低频脉冲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妇的恢复,有效改善哺乳期乳汁淤积,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国英.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在足月分娩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19,23(11):161-162.

[2]沈慧英.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 7(2):111-112.

[3]谷丹.产后恢复治疗仪对产后乳汁减少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 22(2x):63-64.

[4]周小卫,鲜艳.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对剖宫产后乳汁分泌、子宫复旧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2):161-161.

[5]胡娅.普林格尔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乳汁分泌及预防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