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常态下供热专项规划的转变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6
/ 2

探讨新常态下供热专项规划的转变与思考

陈强

新疆锦龙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奎屯市 833200

摘要:新常态背景下,供热专项规划呈现新的特点,表现在集中供热、智慧供热、清洁能源供热等方面,强调高质量和可持续化供热。供热专项规划是落实供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推动持续化发展的角度,要按照保障热源供给的要求,侧重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切实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与供电和供气系统进行协调规划,实现区域可利用能源的有效统筹。

关键词:新常态;供热专项规划;规划编制

近年来,各地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为了切实发挥供热的作用和价值,提高供热的水平与质量,积极推动供热改革。供热专项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实施供热工程项目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效能源供热以及开展供热节能工作的有力依据,做好供热专项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新常态下供热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求

基于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背景,进行供热专项规划编制,要注重以下要点的把控:1)贯彻环境保护和持续化发展理念,将清洁供热以及绿色低碳等原则,同供热专项规划的修编紧密融合。2)供热专项规划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火电结构优化等各类规划做好协调、衔接,构成科学合理的供热能源结构。3)结合本地区用热负荷情况,积极推动热源建设,推动包括热电联产等在内的热源设施建设。4)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科学利用天热气和电能以及地热等能源,不断提高清洁供热水平,切实保障供热质量。

2 新常态背景下供热专项规划的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青岛为例,其编制了国内首部清洁能源供热专项规划。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供热,各类清洁能源供热面积不断增加,2017年已经突破3500万平方米,供热行业每年共计替代标准煤102万吨,不仅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用热需求,同时获得了不错的节能减排效果,促使供热行业转型升级,探索绿色、低碳、环保供热新模式。

2.2 规划的整体思路

青岛编制的《青岛市清洁能源供热专项规划(2014-2020)》,以节能减排为主线,提出“四改造、三开发、二替代、一建立”的城市清洁能源供热总体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大型热电联产以及工业生产余热潜力,推广运用污水源以及海水源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并且积极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燃气空调等项目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土壤源和空气源以及太阳能供热,增加清洁能源供热比重,严格控制燃煤供热的增量,逐步降低燃煤供热存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按照编制的规划,到2020年,全市范围内总供热面积将会达到3.1亿平方米。这其中包括1.8亿平方米的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同2013年对比,实现供热燃煤减少2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71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37万吨;减少烟尘排放0.12万吨。

2.3 供热的优化

开展规划编制的同时,青岛市积极推进锅炉环保改造,积极推广电厂余热利用,逐步替代燃煤锅炉,并且实施超清洁排放改造以及燃煤锅炉煤改气。从实践情况来说,2016年替代总供热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经过换算每年可以节省标准煤9万吨,有效解决了燃煤锅炉运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还积极推动多热源环网联网,采取片区集中供热的方式,提高热源运行效率,节省煤炭资源,推动环境保护的落实[1]

3 新常态背景下供热专项规划的总结

3.1 继续推进集中供热

从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供热情况来说,集中供热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快速发展的状态,获得了不错的成效,具有持续推进的价值。集中供热的优势体现如下:1)提高能源利用率。采取集中供暖模式,可明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燃料的使用量。目前来说,城市集中供热的面积不断增加,但西部地区显然落后东部地区,这同城市面积大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2]。随着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加,能源消耗量也会随之增加,推广集中供暖模式具有现实意义。2)缓解环境污染。采取集中供热模式,锅炉的容量增加,配套的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等,能够将供热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数量减少,促使大气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缓解。3)降低供热成本。采取分散性供热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供热设施和燃料运输等物资,整个成本较大。然而采用集中供暖方案,可使得供热成本降低,包括人工成本和燃烧运输等[3]

从当前的供热规划来说,存在着滞后性。很多地区已经形成了分散性供热局面,并且经过了多年运行,增加了集中供热的难度,前期进行整改需要一定的投入,要经历很长的周期。除此之外,热网布设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影响着城市集中供热。具体表现如下:1)输配形式比较落后而且大量存在。大规模地热供暖共同使用同个直供系统或者热网并存直供、间接供热等多种方式,增加了改造的难度。2)结构形式比较单一。基于现状分析发现,热网结构多采用树枝网络,运行时极易产生损耗。3)管网布局存在不合理问题,比如大管径供应小区域等。在进行规划时,要做好集中供热格局以及构架的合理规划。除此之外,推广利用分户调节方法、热量计量收费等,优化热网系统

[4]

3.2 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供暖

基于清洁取暖的发展背景,供热专项规划的编制,从注重满足供给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倾向于探索保障供给的同时,积极探索可持续化和环保性能供热模式,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助力社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当清洁取暖的要求被提出之后,很多地区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高效统筹此项工作,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以北方地区为例,在2017年冬季供暖期间,出现了气荒的情况,不得不紧急关停各类用气工业企业,来保障居民取暖用气需求,取暖高峰期,住建部紧急出台燃煤锅炉房作为过渡热源方案,确保基本的采暖需求。在2018年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集中力量治理散煤;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通过不断地经验总结,在进行清洁能源供热专项规划,要高度谨慎。除了要保证热负荷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还要兼顾能源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实现可持续化供热,同时强调热、电、气的有效协调规划。在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认识到集中燃煤锅炉房与清洁能源供暖并非矛盾,推广清洁能源供热对保障锅炉房高效率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规划中要突出燃煤锅炉房的运行监控,确保热源排放可以达到标准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推广运用太阳能和地热以及再生能源等,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化发展[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热专项规划要围绕供热发展方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全面的把控。文中结合实例,分析了当前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供热模式的应用,总结了规划的建议和方法,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玉旗.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问题及规划发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4):49-50.

[2]朱旭,方豪,王春林.赤峰市主城区多热源联网可行性研究[J].区域供热,2019(06):54-58.

[3]杨永峰,任军首.热企在智慧供热及信息化方面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22-24.

[4]郑淑晶,李琳红.北方农村地区清洁采暖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与思考[J].山西建筑,2019,45(17):22-24.

[5]张毓敏.从规划的角度分析区域供冷供热技术[J].城市建筑,2019,16(2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