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厂设备维修方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1
/ 2

企业工厂设备维修方式的探讨

李诗俊

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积累,工厂设备维修方式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和更新。目前现在工厂设备的维修方式有失效性维修(应急维修、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状态监控维修、主动维修等四种方式,不同维修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企业不同的工厂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将大大减少企业的维修费用和生产成本。

关键词:企业工厂设备;维修方式;探讨

Through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factory equipment maintenance method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updat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four ways of maintenance of factory equipment, such as ineffective maintenance (emergency maintenance, ex post maintenanc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condition monitoring maintenance and active maintenance. Different maintenance method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is discussed that the different maintenance methods of different factory equipment will greatly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 and production cost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enterprise factory equipment; maintenance mode; discussion

1 引言

现在部分企业根据设备发生故障的影响量从高到低进行分级管理,分别为3个类别,A类设备、B类设备、C类设备。划分设备故障的影响量的依据是设备故障对整个工艺流程的影响,对安全、环保的影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设备自身价值的影响,设备制造精度下降的影响等。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可避免过度维修造成维修成本增加;同时可避免因失修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影响生产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导致逾期交货,影响设备故障扩大导致维修成本增加。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必须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2 失效性维修

失效性维修,又叫应急维修或事后维修,是基于设备失效的一种维修方式。基于设备失效进行的失效性维修就是设备已发生故障无法再继续运行时再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的优点是让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到达极限,发挥了最大的使用价值。缺点是因不能判定故障发生的时间,可能生产进行中突然停机生产终止,导致故障设备上整个生产链停止;造成产品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环保事故,生产计划逾期完成影响交货期;同时还有可能使设备故障扩大,提高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3 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又叫定期维修、定时维修或到时维修,是基于时间的一种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根据设备故障规律制定设备维修周期,并按照维修周期定时对设备部件进行维修更换,不考虑系统设备部件的状况及整机的运行状态。最典型的定期维修是设备二保。预防性维修的优点是维修工作能够有计划地被安排,适时组织设备停机,合理分配备件和人员,从而保证较高的维修质量,减少故障对生产活动的不良影响。其缺点是可能导致设备并没有发生故障就进行了修复,而产生维修过剩;同时无法避免因备件质量差、未纳入定时维修的部件长期使用后出现故障,会造成设备失修。

3 状态监控维修

状态监控维修,又叫预测性维修,是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一种维修方式。状态监控维修是对系统设备采取一些状态检测技术,例如:振动监测技术、噪声监测技术、温度监测技术、滑油技术、孔探技术等,将设备可能发生功能故障的各种物理信息进行周期性检测、分析、诊断,根据对物理信息的分析推断出设备当前所处的运行状态,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发展情况,提前进行预防性维修。状态监控维修因掌握了设备的运行状况,能充分发挥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避免预防性维修造成的维修过度,避免了失效性维修导致设备故障扩大,减少了设备维修费用;同时避免了失效性维修造成产品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环保事故,生产计划逾期完成影响交货期等问题。缺点是不能从产生设备故障的源头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有效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4 主动性维修

主动性维修,是基于设备故障源头的一种维修方式,确切地说是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而不是设备出现故障而去维修。主动性维修寻求系统设备故障产生的根源,对设备使用的润滑介质、气动源、冷却介质、动力电能等进行等级识别,将润滑介质、气动源、冷却介质、动力电能控制良好,将这些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因素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或者强度范围内,来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主动维修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但基于设备零部件的失效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减少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产品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环保事故的发生;避免生产计划逾期完成影响交货期等问题的发生;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应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针对C类设备,对整个生产链影响不大,且故障发生后对安全、环保、维修费用、产品质量影响不大,采取事后维修就可以了。针对A类、B类设备,为了提高使用寿命,从根本上减少故障的发生率,需进行主动维修,控制好润滑油品、冷却介质、驱动气源、动力电能等的品质。A类、B类设备在开展主动维修减少故障发生几率的同时针对有可能发生的故障还要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B类设备,虽然有可能是处于生产链上的主流设备,但是故障发生后不会对整个生产链造成瘫痪停机的风险、不会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相对于A类设备维修难度、设备精度相对较低,备品备件价格相对便宜;可采用预防性维修方式进行维修。A类设备,处于生产链上的主流设备,故障发生后对整个生产链造成瘫痪停机,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同时设备维修难度高、设备精度高、备品备件价格昂贵;须采用状态监控维修,随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在尽量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的同时把设备故障处理在萌芽状态前。

5 结语

企业工厂设备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进行维修,都是基于企业对安全、环保、经济的接受承担能力、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综合考虑。企业对工厂设备分类存在差异,不同类别的设备采用何种维修方式应由企业根据工厂生产性能、生产工艺、设备状况综合考虑;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采取最佳的设备维修方式,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戚加良.企业设备维修制度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 1997(1):42-43.

[2]张萍,薛卿.现代化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风, 2013(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