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区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3

浅谈藏区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杜朝倩

康北民族高级中学

摘要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藏区学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师德师风建设状况在藏区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严重问题。本文就藏区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藏区;师德师风;现状;原因;对策。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师德和师风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特别是对于情况复杂的藏区教师来说,其行为更应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

一、藏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一)师德师风建设对藏区发展的意义

藏区主要位于我国西部高原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并与彝、羌、回等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生活。藏区地理位置特殊,人口众多,拥有着独特的藏族宗教风俗文化,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藏区的发展,极大程度依赖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依赖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依赖于藏区教育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前,藏族地区由于实行政教合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主要靠寺院来传授,或通过各种宗教祭祀活动来传授生产技能。因此,藏区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寺院即学校,宗教即教育”,这种特殊的寺院教育形式,在藏区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藏区教育发展取得可喜的成就,“扫盲行动”“双语教育”“义务教育”等在藏区生根开花。藏区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师德师风建设对于藏区教育至关重要,师德师风教育是为藏区谋幸福,为民族谋未来,为国家谋强盛的重要途径。

(二)藏区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藏区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在藏区得到基本实施,“双语民族学校”在每个村乡建立,“网络教学”已在县城中学设立等等。但藏区教育整体水平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仍然低下且不平衡,尤其是师德师风教育更是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现将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是藏区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一味要求就学率和升学率,单纯强调“知识育人”,忽视对学生“德育”教育。二是藏区教师职业理想的弱化,敬业精神缺失,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疲于应付,师生互动也流于形式,对犯错学生的教育多是体罚,缺乏情感教育。三是部分教师的行为越来越功利化,如在校外开设培训班从事副业;在校内只注重职称评定或科研,很少将心思用在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关注身份背景好的学生,忽视普通家庭的学生;私下收入家长的礼物等等。四是藏区教师缺乏学习探索精神,藏区教育水平本就低,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停滞不前,缺乏钻研精神;师表意识薄弱,教师当着学生面吸烟、说脏话、不规范着装、不尊重少数民族地区风俗等等。五是对先进优秀教育者不够重视,优秀师德师风事迹并未得到表彰,而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也未得到及时的处理与警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更影响了藏区教育的长足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国家民族团结与稳定发展。

二、藏区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藏区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个渐进的过程,形成的原因复杂,有藏区特殊社会的环境的浸染,有教师个人思想的放松,有社会群体无意识的挤压,也有个人的投机钻营。改变这种不良风气,走出藏区教育的困境,探究出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教育主管部门的介入,学校管理的不失位,老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必由之路。

主观原因:

一是师表意识淡化。缺乏自律精神,道德信念迷失,道德行为弱化,语言粗俗、仪表不整,举止不端。二是育人意识淡薄。将“教书”与“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对学生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对学生缺乏爱心。三是道德失范。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动力不足、激情不高、业务不专、改革意识不强、工作不规范。四是心理浮躁。教学上沉不下心来,满足于应付了事;学术上专不下心来,热心于走旁门左道,造假舞弊;学习上鼓不起劲来,沉醉于享乐和钻营;改革上提不起神来,习惯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二)客观原因:

一是藏区物质条件差,生活环境恶劣,民族风俗独特,宗教信仰浓郁,牧区多数家长对教育认识不足,对教育工作者未予以尊重与支持。有很多西部藏区支教的老师本着奉献的精神,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在条件恶劣的藏区,“燃烧自己,点亮别人”,却未得到尊重和拥有归属感。二是利益诉求多元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消极思想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动摇藏区教师的从教心理。藏区教师由最初“利他不利己”到“利他亦利己”的多元价值转变。三是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不足,管理相对滞后。不少学校把教学、科研作为中心工作,教师业务方面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很具体,而思想道德方面却存在迁就、宽容,没有质和量的要求,这就致使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建设;学校没有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对教师的服务、理解、信任、尊重不够,严重挫伤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藏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要想加强藏区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从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一)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藏区教师之所以容易被诱惑,很大原因是教师的收入、地位没有得到提升。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藏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 、学习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立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要在藏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形成尊师重道的精神风尚,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获得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二)学校应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从长效机制在藏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来看,它不仅仅能够在整个学校内部形成广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舆论氛围,而且能够使师德师风建设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务虚走向务实,使师德师风建设不再成为一阵风,不再“软”,真正持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通过制度、机制的建构,真正使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有效,成为贯穿藏区学校事业发展、贯穿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的工作,成为一项使青年教师真正受益、使学生得“实惠”的工作。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规章制度保驾护航,规章制度是对教师行为作风的指示,也是对教师的评判标准。因此,学校要以“依法治教”的方式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在以德施教的同时,要做到认同并遵循学校依法治教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第一,建立健全教师聘入制度。教师准入制度是对教师入职的考核,教师入职考核要严格化、规范化,特别是要严格把关入职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藏区条件艰苦,入藏教师更应有更高的个人道德素养;第二,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制度。学校要组织教师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培训,增强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使其更好地投入教育事业,自觉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来,使师德师风的学习常态化,融入到藏区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第三,建立健全集监督、考评、奖惩为一体的工作制度。学校要将监督、考评、奖惩的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公正严格地对待每位教师,激发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并且对工作制度加以宣传,促进教师深入领会个人综合素质对自身发展及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1]《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要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2]没有监督,单靠教师个人的自觉不足以使其自觉践行师德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师风范;也不足以使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应有的成效。

提升教师个体素质,争做“四有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当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四个统一”是新时期习近平道德观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出的目标指示,“四有教师”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要求和殷切期盼。

树立崇高理想,铸师德之魂。

理想信念是师德之魂,主导着教师自身的工作态度。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承担着健全人才的重要使命,承担着“育人”的社会角色。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应该担负的职责,这样才能够使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端正思想态度,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有很多藏区教师是背井离乡,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藏区挥洒青春。藏区教师应将提高藏区教育水平,启蒙每一个懵懂愚昧孩子,为封闭环境中的学生提供看世界的窗户,照亮藏区的美好明天,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光荣职责。

提升道德情操奠师风之基。

《礼记•学记》:“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给学生“言行不一”的感觉。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楷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教育的神圣还在于在我们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我的灵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恐怕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比拟的。的确,在一个个鲜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够让自己在“教师”这个称号面前毫无愧色。“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勤学习提技能,强师能之骨。

学高为人师,这是为人师最起码的条件。如何才能学高为师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校应组织“青蓝工程”“教师综合技能比赛”“同课异构”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面。广博、精深的知识修养才能使学生“信其道”,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让学生“亲其师”。

4爱学生,常奉献,塑师德之心。

孟子认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4]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爱,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因此,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师生交流中,应奉行“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的原则,老师心中要有学生,对学生应尊重、信任、理解、关心,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尝试藏区的饮食习惯,学习藏族文化语言,让老师与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加深情感,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是溺爱,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还应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在严格的要求下,学生才能快速成长。值得注意的是“严”并不代表暴力体罚,虽然藏区学生入学晚,体格壮,但也不能在学生犯错后实行体罚,应严厉管教与情感疏通同步进行。

藏区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还需要社会、学校、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藏区教师须“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南成.健全师德师风制度体系[J].四川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2]白明政.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初探[J].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2018(7)

[3]张炜.习近平道德观指导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D].2018(11)

[4]张永.浅谈师德师风建设[J].当代教育科学,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