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现代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浅议我国现代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活动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制度作为制度保障也在不断完善。本文分别从改革开放前后,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制度变迁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得出我国会计制度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步,现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国际趋同。

关键词:会计制度 制度变迁 会计准则

一、引言

会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进步,是人们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会计制度作为指导和规范会计行为的制度约束也顺势而生。我国会计制度从古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变迁,与各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在古代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制度,一直到民国时期,在西方会计体系引入我国,初步建立起会计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探索阶段,会计制度建设也缓慢进行。我国现代会计制度发展的分水岭就是改革开放,从那以后,逐步确立了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现代会计制度的发展变迁

我国现代会计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本文将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分析会计制度的变迁。

1、改革开放前会计制度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等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最初,借鉴苏联会计制度,确立了计划经济的会计制度,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由于全盘照搬的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严重不符,所以,国家对会计制度做了巨大调整,根据企业性质和规模,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

随后的“大跃进”时期,更是将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完全放弃。“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急剧衰退,会计制度也名存实亡。改革开放前我国会计制度主要特征是:(1)改革开放前的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国家强制性。会计制度初步建立时期,采用了前苏联的会计准则,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的规定实行统一的思想,并且由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强制实施。这种做法满足了国家对财政的整体规划,适应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2)充分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由于受当时经济体制限制,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不是为投资者服务,而是为满足国家对资金管理的需求。

2、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计制度混乱,没有统一的准则指导,市场经济也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原先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急需更科学的会计制度。

(1)会计准则探索阶段。改革初期,我国政府部门以及会计学术界已经开始积极讨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建立,中国会计学会是我国最大的会计专业团体,在1983年年会上讨论研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建立事项。随后,社会各界展开对会计制度的探索。1989 年 ,财政部发布《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讨论稿)》和《关于拟定我国会计准则需要研究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最早的公开文件。1990 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并先后做了两次修订,最终定为《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基本准则(草案)》。

(2)会计准则初步建立阶段。最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会计准则于 1992 年 11 月 30 日由财政部正式发布。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由19章共66条组成,总体上主要是原则性的基本会计准则,没有具体会计事项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制度。随后,财政部又组织制定了13个行业会计制度,用来指导规范具体会计实务操作。但是,因此产生了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制度的“双轨制”的情况,事实上,虽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却执行另一套制度,人们对此也颇有争议。对于当时的制度环境来说,实行“双轨制”是形势所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以及企业发展和会计行业的整体素质都限制了当时只能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制度交替发展。这些问题会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而解决。

(3)会计准则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会计制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期间我国加入了WTO,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对会计信息有新的要求,我国会计制度越来越表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形势。2006 年2月,财政部对以前的准则进行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原先的具体准则上新增了16 项准则,包含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准则规定的目标真正发挥了会计制度保障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的作用。这期间,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有系统性的会计法律,也有具体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还有指导性的规范性文件。

三、现代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制度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改革过程,先在旧制度之外设计的制度,载由新制度不断发展替代旧制度的过程。所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体现出以下特征:

(1)会计制度与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会计制度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而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时期企业更关注盈利性目标,会计制度保障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当经济处于全球化的环境中时,为了使会计信息适用于更广泛的需求,由此引发了会计制度向国际化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就是国际趋同,但是并不是一味的寻求简单的雷同,而是在两者之间权衡选择。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并不成熟而且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会计制度在逐渐趋于国际化一致的同时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组成内容有引言、目标、范围、定义、规范的主要内容、披露、过渡性规定和生效日期等部分,但是这种模式不符合我国法律行文的习惯,所以,我国会计准则使用“章节”、“条款”的模式。我国的会计准则相对国际准则来说,对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更明确和详细,这也是适合与我国实际现状的。

四、总结

我国现代会计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如今取得的成果也很显著,从文章简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些启示。首先,会计制度的变迁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会计制度的配合,会计制度的成熟又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其次,会计制度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吸取各国会计制度建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国情进行创新发展,这样才能立足于国际化的经济发展环境中。

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我国会计制度发展方向是国际趋同的路径,这是立足当今发展的必然选择。选择国际趋同的战略并不意味着全盘引入国际准则,借鉴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思路,会计制度发展应该充分结合我国制度环境,保持与国际趋势一致。

参考文献

1.董盈厚,侯铁建.基于IASB概念框架的可靠性质量特征之认识理性一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与讨论[J].会计研究,2011,(01):4-10.

2.付幕.企业制度演变与会计发展[J].会计研究,2012,(07):3-8.

3.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J].会计研究,2009,(09):3-6.

4.李蕊爱,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前景展望[J].财经纵横.2010(3):25-27.

作者简介:吴娟娟(1992—),女,山西吕梁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会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