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风格对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基金投资风格对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影响

赵夏辉

山西财经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对稳定证券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调节资金流向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分析前人对基金风格含义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定义了本文中基金风格的基金含义。分析比较基于组合及基于回报等两种基本的基金投资风格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基金风格识别最为重要的目的是作为基金风格是否存在漂移的判断依据。同时,研究还发现基金获利能力风格值存在趋同性,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如果将注意力仅集中于收益率,则无法根据基金风格进行合理选择;风险水平风格值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可以对基金的投资风格漂移进行判断。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绩效,基金投资风格

一、研究背景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起源于 1991 年,规范的基金起源于 1998 年 3 月。可以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历程。与美国基金市场相比,我国基金市场发展历史短,至今才18年多的时间,还处于新兴的起步阶段,投机氛围浓厚,羊群效应显著,其关键原因是我国基金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不足、基金产品发展不够规范、投资风格理念不够成熟与不具有鲜明一致性等。

至今,国内外学者大多都集中在基金业绩评价研究,对基金投资风格的研究较少,关于基金投资风格的形成、成因成为近年来基金投资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已有研究在基金投资风格识别及其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等方面较多,且都是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线性研究范式下开展的,在分形市场理论非线性研究范式下的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及其风险测度研究至今仍是空白。

二、基金风格识别理论方法

对于基金投资风格的识别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事前分析法和事后分析法。事前分析法是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声称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来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事后分析法则是根据基金在实际运营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实际特征来分析判断其投资风格。学术界和业界对于基金风格的识别分析主要集中于事后分析法。事后分析法又主要分为基于投资组合的风格分析法和基于收益率的风格分析法。

2.1基于组合的风格分析法

基于组合的风格分析法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识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在某一时点将市场上所有股票按照诸如市值、历史收益率、流动比率等指标性特征排序分档,然后以此为依据将基金所持投资组合中股票的各项特征汇总得出该基金的“指标值”,再将该“指标值”对照股票的分档,从而确定每只基金的投资风格。

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在识别过程中所有基金都将按照同一框架进行,由于不需要复杂的模型和算法,仅依靠简单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因此不易产生统计分析偏误,基金分类信息相对准确。同时,由于基金及投资组合股票池中的股票均服从于统一的风格框架体系,因此整个分析过程更为透明,也就是说一旦基金经理发现基金风格偏离投资目标,便可以依据投资组合中股票的贡献率做出相应改变从而及时纠偏。但是这种方法在我国应用起来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信息的采集成本较高和时效性不强。由于我国的基金采用季报形式,且在季报中仅披露排名前十位的重仓股信息,并不能获取全部的投资组合信息,同时由于股票自身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若想保持基金风格分析的及时更新就必须处理大量的数据,这无疑将大大提升成本。

2.2 基于回报的风格分析法

基于回报的风格分析法是资产收益率的多因素模型在风格分析中的应用,根据基金的收益率对各种风格的资产收益率的敏感程度来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由于基于组合的风格分析法存在缺陷,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廉价且时效性强的方法。该类方法最早是由 Sharpe(1992)提出的,他提出了一个多因素模型,该模型是一种有限制的二次型优化方法,即通过考察基金收益率与一组预先确定的基准指数的相关性来确定投资风格。我们首先建立一个由各指数组成的模拟组合,该组合用来描述与基金行为近似的资产组合。基金与某一风格指数收益率相关性越强,则该指数在模拟组合中的权重就越大。然后根据模拟组合中各指数权重的贡献率来判断该模拟组合的平均投资风格,进而确定基金的投资风格。

结论

从投资者角度出发,随着投资者财富的增加,其投资需求越发强烈,因此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基金产品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投资基金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基金管理者更为关注旗下基金的运营水平进而寻得影响基金绩效的主要因素。随着开放式基金的不断大量发行,投资风格已成为不同基金间的主要标识,这暗含投资风格具有鲜明一致性,一只基金应该固守一种风格,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基金经常发生风格漂移现象,这对基金公司与投资者都将带来不可预期的风格漂移风险。

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快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推进资本市场上的基金产品创新,开发出不同风格的基金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在规范基金投资行为的同时,维护投资风格的稳健性。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减少对资本市场的行政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提高基金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促使基金公司迎合投资者的市场要求,增大基金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形成具有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扩大投资者的可选择范围。

完善基金信息披露机制,积极开发基金投资风格分析工具,提高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当前每个季度披露一次信息的时间间隔过长,本文建议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基金公司信息披露的频率,将目前每季度披露一次变更为每月披露一次,同时要求在信息披露中详细说明基金所持有的股票,提高信息透明程度,保证投资风格分析的及时性。同时应当通过当前的网络和软件等技术手段为投资者提供便利的分析。目前国外已经在使用基于收益的风格识别方法分析软件,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顾华平.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分析[J].市场周刊, 2008, 4.

龙振海.基金风格类别变化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124-128.

王敬,刘阳.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保持还是改变?[J]. 金融研究, 2007, 8:120-130.

张津,王卫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1:29-33.

作者简介:赵夏辉(1994—),男,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