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散寒解痉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温阳散寒解痉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郭娜

石家庄市中医院 河北省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温阳散寒解痉法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分析需要将患者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中医症状疗效对照中,中医组有效率为86.66%,西医组为73.33%,(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2)中医组在心电图检查中有效率为80%,西医组心电检查有效率为66.66%,(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温阳散寒解痉法治疗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温阳散寒解痉法

冠心病在西医理论中,该种病症的形成病因是粥样动脉硬化导致的冠心病的形成,而冠心病患者有心绞痛症状所在的因素中,是粥样动脉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缺氧导致心绞痛。在心绞痛患者中,如果有不稳定型症状,容易并发急性心肌梗塞,该种病症患者死亡率高,因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症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是在实际的临床诊疗中,采用西药治疗时治标效果良好,但患者复发率高,不利于患者长期治疗。为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中医的治本理论治疗,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温阳散寒解痉法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分析需要将患者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随机病人患者30例,患者平均年龄57.35±3.78岁,男15例,女15例,患者病程在1到8年;西医组随机编入患者30例,患者平均年龄58.24±4.15岁,男16例,女14例,患者病程在1到10年。(P>0.05),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西医组

西医组采用西药治疗,该种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内容:阿司匹林治疗,每天患者可以使用75mg;硝酸异山梨酯每天使用量为20mg。患者如果发生心绞痛症状时,可以使用硝酸甘油,该种药物要求患者含于舌头下,每次使用量为0.5mg,如果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重复使用硝酸甘油,需间隔5分钟。

1.2.2中医组

中医采用温阳散寒解痉法治疗,该种方法治疗过程中使用李士懋的寒痉汤治疗,治疗的配方如下:炮附片30g、生姜15g、大枣10g、桂枝10g、细辛10g、全蝎10g、炙麻黄6g、炙甘草6g、蜈蚣10条。

患者使用药物前,需将药物煮水,每剂药煮水两次,两次综合后分两次使用,每2到3个小时使用一次药物,直至患者出汗。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①心绞痛疗效: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发作;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加重。

②心电图疗效: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缺血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T波平坦转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静息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mV,主要T波加深≥50%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转为倒置。

1.4统计学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计数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对比

中医症状疗效对照中,中医组有效率为86.66%,西医组为73.33%,(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1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对照

组别

数例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中医组

30(例)

15(例)50%

11(例)36.66%

4(例)13.33%

86.66%

西医组

30(例)

12(例)40%

10(例)33.33%

8(例)26.66%

73.33%

2.2两组心动图疗效对照

中医组在心电图检查中有效率为80%,西医组心电检查有效率为66.66%,(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

2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对比

组别

数例

显效

有效

无效

加重

总有效率

中医组

30(例)

14(例)46.66%

11(例)36.66%

6(例)20%

0(例)0%

80%

西医组

30(例)

11(例)36.66%

9(例)30%

9(例)30%

1(例)3.33%

66.66%

3.讨论

在心绞痛病症中,中国古代中医并没有提及该种病症。但是在中医理论中,痛者不通是必然现象。心绞痛患者出现疼痛,必然有不通的病理,中医阐述不通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受到风寒入侵。而风寒为外邪,外邪入侵需要患者正气不足。患者正气不足导致外邪入侵,因寒气形成血气不畅,血气在心脉出郁结,因而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因寒气入侵所导致,治疗过程中可以驱除寒气,收引凝滞,使其气血通畅,以此来解决心绞痛问题[1]

在本组研究中使用的寒痉汤采用生姜、炮附片和大枣,该三种药物以滋补为主,可以温二焦之阳,甘草的使用可以调和诸药;在本剂药方中除了有温阳的效果以外,还使用了发散药物,比如桂枝、细辛、黄麻,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驱除寒气,以此来治本的效果[2]

在本组研究中,为了获得温阳散寒解痉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的效果,采用两组对照分析,中医组在心电图检查中有效率为80%,西医组心电检查有效率为66.66%,(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从数据分析中可以获得,采用寒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效果良好,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福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03):29-31.

[2]王瑞梅,潘宇清.复方稳斑汤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03):80-82.

课题名称:汗法治疗阴寒凝滞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课题编号:201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