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儿童预防接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张亮

成都天府新区白沙卫生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目的:就儿童预防接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50名适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研究中常住儿童均的建卡率为100%,合格率为90.1%,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为82.7%,全程合格接种率为81.4%;监护人缺乏预防接种意识、预防接种宣传力度缺乏、经济条件限制等是儿童预防接种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结论:想要有效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建卡率、全过程接种率,就需进一步对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问题;解决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抽取150名适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常住儿童有96名,流动儿童有52名,男童占比较大,有93名,女童相对较少,有57名,年龄在均在6岁以下。通过对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没有发现数据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包括建卡率,全程合格接种率等,之后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统计学处理

文章所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经有效检验后,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内,则说明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

2、结果

建卡、全程合格接种情况

150名调查问卷,共收回148份有效问卷,通过分析发现,其中96名常住儿童均有建卡,建卡率为100%(96/96),全程合格接种的有87名,合格率为90.1%(87/96);余下52名为流动儿童,有43名建卡,建卡率为82.7%(43/52),全程合格接种的有35名,全程合格接种率81.4%(35/43)。

儿童预防接种存在的问题

调查分析发现,监护人缺乏预防接种意识、预防接种宣传力度缺乏、经济条件限制等是儿童预防接种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这就在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受监护人缺乏预防接种意识、预防接种宣传力度缺乏、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效率及质量,究其原因主要为:由于监护人缺乏全程预防接种意识,特别是老年监护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预防接种的作用及其目的,从而就直接降低了儿童全程预防接种几率;由于预防接种工作宣传不足,导致监护人没有及时的获取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等,就造成了漏种、延迟接种等现象的出现;一些儿童家庭经济较差,在承担全程预防接种方面存在难度,亦或是不愿意进行接种,这中现象多见于流动儿童;部分监护人没有树立较强的健康意识且缺乏疫苗相关知识的掌握,担心疫苗的安全性,从而就不愿意让儿童接种,亦或是没有实现全程接种1-2。受上述各因素的影响,就直接影响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针对预防接种问题的一些解决措施:

加强预防接种宣传力度:在实际的规划管理过程中,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让家长了解、掌握预防接种的目的及其重要性等,不断强化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带领儿童去接种点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3]

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基础建设:科学合理的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完善室内的各项设施,张贴明显标志,门诊筛查、登记等均需分室进行,做好消毒处理,如若条件允许,可设置数字化接种门诊,并适当的增加接种门诊人员,明确其职责,重视留观巡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确保为创造一个温馨的预防接种环境。

(3)建立考核机制:疾控部门应将儿童管理纳入考核指标,定期对儿童进行调查,尤其是流动儿童,找出漏种儿童及时补种,以提高接种率,降低或规避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4)积极更换管理模式:在开展流动儿童户口迁移工作的办理时,要求监护人去所辖区域的免疫接种点办理转卡,严格根据相关程序进行疫苗补种,对于没有接种凭证的儿童,视为未接种,需告知监护人及时到接种点补种。

(5)提高儿童建卡率:在开展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儿童居住地或暂住接种点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对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掌握,强化儿童免疫接种证、卡的管理,将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登记,并及时上传到预防接种信息数据库中,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利于为流动儿童的其他暂住地的接种人员提供方便,促使其能够查阅到儿童以往的具体接种信息[4]

(6)加强儿童管理:相关部门,如计划生育部门、街道办事处等需不断完善、健全儿童登记制度,教育部要积极的和当地卫生部门进行配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托幼机构等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检查,不断督促监护人及时的进行补种,以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效果。

(7)实现无漏接种: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需对其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医疗机构要开具接种证明,告知监护人员建卡办证后的一些相关事宜,确保进行全程计划免疫。同时,区域派出所要将人口的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卫生防疫部门,有利于降低摸底调查的困难度,从而节省资源。此外,宣传也要和教育部门协同合作,不断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力度,确保儿童入园、入学时均具备预防接种证,有利于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依从性[5]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监护人缺乏预防接种意识、预防接种宣传力度缺乏、经济条件限制等是儿童预防接种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与常住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及全程合格接种率相对较低。说明,想要有效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建卡率、全过程接种率,就需进一步对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慧婷.预防接种门诊护理投诉原因及防范措施研究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3(27):236-237.

[2]宁雪梅,陈晓梅,丁婷.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9,22(22):2947.

[3]严玉善.预防接种纠纷及防范对策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8,7(2):127-128.

[4]李蕊,赵玉芳.新生儿疫苗接种的管理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9,(0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