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

卓玲玲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摘要] 目的:探析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情况,评价新生儿病房感染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性。结果:自我院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管理措施以来,我院新生儿病房感染发生几率较开展前有了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房内实施感染预防及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对于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几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 病房感染; 护理管理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新生儿病房,抗生素及各类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呼吸机的应用及住院时间长等高危因素均会增加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医院感染对于新生儿患者的危害是极大的,因此如何有效的对病房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点任务。我院自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管理措施以来,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就护理管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4年在新生儿病房内开展了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现择取开展前后各1年内收治的新生儿组成A、B两组。其中A组有221例,男性119例、女性102例;B组有237例,男性124例、女性113例。

1.2护理管理措施:我院自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管理措施以来,病房感染发生情况较前明显改善,现笔者对护理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2.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我院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规范医护人员日常行为,以预防为主,达到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的目的。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手卫生制度、医疗器械消毒隔离制度、病室环境消毒制度、护理人员护理制度、新生儿配奶室消毒管理制度等。

1.2.2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有文献显示,手部携带的病原菌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病原菌[2]。在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会直接的接触新生儿的皮肤、生活用品,若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没有足够的重视,极有手携带的病原菌会造成新生儿发生病房感染。因此,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知识培训,并定期对医务人员手部进行细菌培养抽查,对不合格者予以一定的处罚,以督促工作人员自觉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1.2.3加强医护人员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对新进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可以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强化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耐药菌流行趋势的了解,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使其对本学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保洁人员定期进行基本卫生学及消毒隔离知识的配需,使其对医院感染有个基本的认识。

1.2.4规范新生儿病房管理:良好的病房环境对新生儿的康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并且各功能用房合理布局,洁污分区,避免其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而且,新生儿病房要保障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控制好病室内温度、湿度。第二,新生儿病房应重视病室环境的管理,定期对病室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做好新生儿病房出入口的把关工作,如:在病房入口设置洗手、更衣设施,对进入病房者应更换衣物、彻底洗手后方可进入,这可有效避免感染源的进入等等。第三,做好配套设施的管理,如配奶室的管理由专人负责,以保障配奶室环境的整洁、干燥、卫生、无菌;沐浴间的管理采取“一婴一垫一毛巾一浴巾”原则,有效控制感染的传播途径,这对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减少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第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奖惩制度,管理部门定期组织随机抽查,对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1.2.5加强物品、设备的消毒管理:病房内的生活物品是新生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容易引发感染的。因此,新生儿病房内必须做到新生儿物品一人一用,并做好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在仪器设备方面,针对最常用的暖箱、呼吸机等设施设备制定相应的消毒规范及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确保合格使用。此外,在进行日常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1.2.6重视早产儿管理:研究显示,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足月产儿,且伴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成活机率不断增加[4],因此对早产儿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更加重视。

1.2.7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制定抗生素使用制定及原则,对新生儿用药,遵从单一用药原则,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导致的菌群失调,诱发真菌感染及二重感染。此外,加强新生儿的喂养,提高其机体的免疫能力,必要时可考虑丙种球蛋白辅助。

1.3统计学处理:统计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检验采取X2检验方式进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自我院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管理措施以来,我院新生儿病房感染发生率较开展前有了明显降低(P<0.05)。

表1:表示护理管理开展的效果比对[n(%)]

项目

新生儿总例数

新生儿感染率

A组

221

6(2.71)

B组

237

1(0.042)*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这主要与新生儿各身体器官发育不全,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免疫力较低,易受到细菌侵袭有关[5]。导致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如医务人员造成的感染、医护手部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感染、消毒不达标造成的感染及新生儿自身因素造成的感染等等。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不仅会增加新生儿痛苦及治疗费用,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因此重视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此次我院针对新生儿并对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护理管理措施,就实施效果看,开展护理管理后,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较前明显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管理,对于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俊,吴本清,黄进洁,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64-2966.

[2]周玉莲,董兆华,邢惠芝,等.新生儿病房探视陪护人员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8):1122.

[3]孙慧娟,张佳,许艳,等.新生儿病房沐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42-5743.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5]黄瑾.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