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2
/ 2

探析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的有效途径

丁银才

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 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只有做好执法监察工作,才能维护土地管理的秩序,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针对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自然资源执法的进一步发展,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关键词:自然资源;执法监察;途径

在城市化进程中,自然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破坏现象严重,这不仅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阻碍,还会为我国带来较大的资金损耗及环境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执法检查部门应加大对自然资源管控的重视力度,采取有效途径,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划分。

1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违法案件执行及查处难度较大

一是由于违法案件查处时间较长。对于自然资源违法案件,立案查处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可达到一年以上,且由于流程较为繁琐,很多环节都需要严格审查,会存在再次延长的情况,待审核完成后,相关项目可能未停止违法行为并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这时如果再按照国家现有要求对违规建筑进行拆卸,则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二是执法检查部门人员对于违法行为并未及时有效予以制止和控制,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公民自身意识的缺失,在投机取巧心理的作用下,违法建筑数量增多,土地资源遭到浪费,再加上责令整改意见书不能有效阻止违法行为,带来较大的资源破坏。

1.2法律宣传力度不足

由于宣传力度不足,人们在自然资源保护认知上较为薄弱,再加上沟通交流的不及时,在很多政策措施落实中,民众自身利益受到损失,进而削弱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导致民众与政府间矛盾升级。另外,由于法律宣传集中于城镇人员密集的区域,对于偏远地区的重视度不高,民众自身存在乱用土地资源的情况,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3经费及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执法检查部门工作的开展需要完善的设备设施及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方能实现,不过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执法监察部门在资源配备上及资金规划上并未有统一部署,经费不足、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屡见不鲜,有的基层所是一人所,且公车改革后没有执法车辆,这严重阻碍了工程的进展,难以落实监察工作要求,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及不合理使用问题频出,造成严重的资源及经济损失。

2自然资源监察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完善,监察工作缺少科学依据

上文提到过,在违法行为处理上耗费的时间较长,且在提交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执法检查部门无法对违法行为予以及时处理和制止,只能等到相关政令下来后,才开始处罚,这使得执法检查部门工作的落实存在较强的被动性,土地资源破坏及浪费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部门自身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2.2部门间协作力度较差,未形成良好的执法环境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现和确定违法事件后,需要通过公安、监察、检察、及人民公安机关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对违法行为实施有效处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责,减少损失的形成。但现有的实际情况是,因缺少完善的组织合作结构和框架,很多管理规范及制度不完善,各部门在协作上存在诸多的问题,人员配合度不高,违规行为处罚存在不及时性。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建设、项目工程对土地的需求逐年增加,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有时不被理解,甚至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这样的大环境是导致执法监察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为此,相关单位务必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一方面加大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力度,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深化宣传,确保各政府机构及阶层人员明确掌握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现有法律法规要求,从自身做起,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管控力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定期举办自然资源知识培训或讲座的方式,将自然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传达下去,深化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另外,可以根据自然资源政策性的知识进行编辑,制成宣传手册下发给相关企业、单位,扩大宣传覆盖面,使相关人员增强依法用地和守土有责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依法依规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营造一个知法、守法的法制环境。

3.2完善联动及奖励机制

联动和奖励机制的构建能够加大各部门协作力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为自然资源保护献计献策。同时该制度的建立对于执法监察部门职能的发挥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有效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及破坏问题的产生。具体内容为:

首先,加强联合执法机制的合理性。要求地方政府及自然资源部门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综合考虑现有的实际情况,确保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全面性。为了最大化的发挥出联合执法机制的作用,还需要国家给予硬性约束,在指导政策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增强约束力和规范力,保证联合执法的全面实施。

其次,完善联动协作机制。按照国家现有的政策及文件要求,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能及作用,实行联动机制的完善和补充,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加大部门间的协作力度,为执法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最后,奖励机制的健全。制定奖励机制的目的是激发部门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明确自身职能和任务要求,将任务落到实处。故而在制定该机制时,要加强其针对性和客观性,确保作用的发挥。

3.3管理与查处机制的建立

职能及权限的落实是目前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管控,需要健全管理和查处机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工作的落实处理,达到最终管控目标。

首先,建立管理体制。做好全过程垂直管理,加强人员配备的合理性、组织机构框架的科学性及资金的充足性,改善原有不良风气,为执法作业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建立查处机制。执法监察部门人员在工作落实中面临的压力较大,很容易因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自身职能落实受阻。为此,国家可通过直查权利的下放来加大对重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水平。最后,做好人才培养。执法监察工作的落实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为此,部门应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注重人员编排的合理性,利用调整人员薪资福利待遇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改进工作效率。

3.4合理应用现代技术

在自然资源监管中,可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的构建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动态化监管,及时了解自然资源审批、应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避免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从而加大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如新兴的3S技术,就可将其应用到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来,利用RS技术的遥感影像光谱,监察管辖区内的土地使用情况,随时随地动态化对地表进行巡查;GPS技术可对区域内土地资源全貌予以准确标注和掌控,为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完善的数据支持。同时,在3S技术的支持下,数据信息变更也会变得更加精准,执法监察人员对于违法案件的掌握及处理效率也将逐步提升,进而为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及城市规划建设带来显著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只有做好问题的分析,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才能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降低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保证我国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最终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曹广波.现行政策下基层国土资源所面临的困难与建议[J].城市地理,2018(12)

[2]侯俊萍.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