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1
/ 2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刘松柏

河南鑫安利职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 450000

【摘要】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由于所处环境较为复杂,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危害,健全企业职工卫生管理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论文主要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及措施方法展开探讨。

【Abstract】There are many risk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chemical production, because the environment is more complex,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harm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workers'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emical enterprises.

【关键词】化工企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

【Keywords】chemical enterprises; health management; occupation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R132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当前,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居世界首位。其中,化工职业性尘肺病为1946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528例,职业性化学中毒1333例等。这些数据反映出在我国乃至世界,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化工企业,由于其具有生产企业多、从业人员广、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危害分布广的特点,所带来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更是严峻,无疑给新形势下职业安全健康基础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迫切要求。

2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中国的职业健康管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规范化工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和各种化工过程的技术手段和过程,可以减轻化学品对人体的损害,保障工人的健康。但在一些没有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化工企业,对自身职业风险特征、职业病类型缺乏了解,对职业健康管理不够重视,没能及时体检,这些条件对员工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化工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生产活动和项目建设的的过程中将涉及各种未经技术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大部分是在化工环境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将对人体的伤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是化工企业工人所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渠道。其中,生产中的有害因素是一些噪声、高温、高压及异常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对人体有影响等物理因素、灰尘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氰化物、硫化物、芳烃、溶剂油和硫酸以及硝酸腐蚀性物质等各种有毒有害的会对员工肝脏,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导致一些突然的窒息等急性伤害问题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是对生产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或影响最主要的两种因素。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规范和约束,都没有对职业健康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职业健康管理效果差,化工企业各种职业健康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化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1]

3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3.1 职业病防护意识不足

由于化工企业相比其他行业比较特殊,属于技术型生产企业,所以在各方面的管理和措施上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部分小型企业资金少、生产力低下、生产设备比较落后,制度不健全、管理相对混乱,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法制观念也比较淡薄,对企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职业病防护设施,无视职工的健康权益,危害劳动人员身体和心理健康。

3.2 相关体系建设不达标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检测标准体系与现阶段的工作并不匹配,其建设较为落后,所以在具体实施监管工作使没有可供参考的有效依据,导致对于部分物质的监测方式及技术不规范。企业职业卫生检测的具体要求不明确,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度被削弱,最终相关企业会降低其对职业卫生检测的重视程度,使得一些职业疾病无因可查、无据可寻。

3.3 知识结构不太合理

调研发现,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是从工程技术、临床、公共卫生,甚至工商管理、计算机、文学、法律等专业领域拓展,经劳动卫生、职业卫生或职业卫生工程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系统培养的人员非常稀缺。专业技术人员普遍专业知识不系统,不全面,综合能力普遍不足,致使职业病危害工程分析不能全面准确,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建议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可操作性较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问题。

4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4.1 提高职业病认识和职业病防治意识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认识职业病的重要性,还必须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防治意识及危害性。应当将防治职业病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充分贯彻到职业活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每位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自我防御危险意识,视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安全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在项目建设阶段,职业安全健康防治工作牵动着企业的命脉,首当其冲就是应当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4.2 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监管力度

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必须将卫生监督落到实处,对于化工企业比较常出现的职业卫生问题,加大日常监督工作,并提高预防措施的实施力度,建立并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对于问题企业加大惩处力度,为行业营造良好的职业卫生环境。此外,各个企业的职业卫生问题不尽然相同,必须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计划,重点场所必须配备充足的等物资,定期检修通风排风设备,为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提供基础,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对突发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针对性强的健康监测和检查与发现一般工人的健康检查和个体健康变化的体检不同,找出工人健康变化与生产环境和有害因素影响之间的关系的健康监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体检。健康监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由合格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安排和检查有针对性的体检项目,帮助识别和核实职业危害,根据接触不同职业危害的人员建立治理环节实施治理。每次有针对性的体检后,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对检查结果,区域监测结果和工人接触史等个人体检信息进行整合监测,综合分析,找出控制和管理、与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的决策挂钩的重点——健康变化与工作场所危害之间的有机关系。只有这样,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才能有效保护职工健康,促进安全生产[2]

4.3 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

首先,企业应当在内部,设立专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全方面的日常监测。其次,再委托具有国家合法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每年至少一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最后,将检测结果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对于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每3年至少一次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4.4 科学配置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源

职业卫生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企业乃至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因此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在岗人员的培训工作,构建有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体系,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确保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后再上岗作业。对于卫生机构而言,其主要职能就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工作,增强人们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引导企业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将防护用品下发给从业人员并指导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机制[3]

4.5 政府部门方面

政府部门应建立约束化工企业生产行为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要求化工企业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把职业健康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并以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为前提监督化工企业等部门的生产,在遵循化工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实际发展情况下加强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监督。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为避免问题范围扩大,防止发生不利后果,应当在监督期间定期更换和更新相关生产设备和防护装备,对发现的不合格区域进行整改,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和设备对人体的伤害。

5 结语

我国现阶段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在逐步完善当中,化工行业职业卫生检测与职业卫生安全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必须提高相关企业的职业卫生检测力度,降低职业卫生安全风险,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化工企业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升整体的职业卫生检测与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玲.化工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化工设计通讯,2017(04):255-256.

[2]侯美华.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J].化工管理,2017(15):49-50.

[3]黄平凤.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