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1
/ 2

研究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

何宝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测绘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自然灾害的科学预警和防控工作成为新时期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被应用到山洪灾害的防控治理工作中。测绘工程是准确掌握地理空间信息的基础工作,能够对山洪灾害的发生机理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由此也推动我国山洪灾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加深。本文就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测绘工程;山洪灾害;防控;治理

我国是山洪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每年因山洪灾害给社会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从山洪灾害生成条件来看,汛期降水与复杂脆弱的山体结构是其生成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山洪灾害虽然无法做到彻底根除,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勘测能够实现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加之系统全面的分析工作,可以采取必要的防控治理措施来降低山洪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与危害。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为国家社会的繁荣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 我国山洪灾害研究

山洪灾害是指山区河流水量严重超出其承载能力而引发的洪水灾害,具有水流量大、流速快和冲击力强的特征。与此同时,山洪灾害还会伴随一些石块及泥沙,并形成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给受灾区域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危害。造成山洪灾害的因素有很多,从源头上来看,持续性强降雨、山体积雪、冰川融化都可能诱发山洪灾害。从社会影响角度来看,其中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危害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最为严重。

我国十分重视山洪灾害的防控及监测工作,并对其成因机理展开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以泥石流为切入点的山洪灾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并根据泥石流特性采取有效的山洪灾害防控措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根据泥石流沟和非泥石流沟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山洪灾害危害程度进行划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防控措施。第二种,对泥石流沟危险系数进行划分,这里主要是通过对山体地形特征及相关空间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并以此制定防控措施。第三种,通过对每一条溪沟进行细致分析和归纳,结合相关指标和溪沟特性进行标注,由此实现不同危险区域的划分。

对山洪灾害进行客观全面评估是科学开展相关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还要强化山洪灾害评估的研究工作。现阶段,纵观我国山洪灾害研究工作,相关问题评估不专业是导致研究工作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我国山洪灾害评估主要依据灾害诱发根源与泥石流概率及其危险系数进行综合分析,但由于在评估过程中受客观因素而影响评估结果准确性。近年来,为降低客观因素对评估工作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及设备被应用到观测分析领域中,极大的提高了山洪灾害评估工作的准确性。

2测绘工程概述

所谓测绘工程,是指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测量,并绘制成包含各种信息的地形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工程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有所应用,例如环境监测、矿产开采及工程建设中都离不开测绘工程。目前,在现代科技推动下,我国测绘工程技术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其中最为前沿测绘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3S”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极大的提高了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1 GPS技术

GP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在现代测绘工程中,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准确定位,由此极大的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相比传统人工布设控制网的定位方式,基于GPS技术的现代测绘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控制网布设的精确性,同时还通过静态和动态两种观测方式进行观测,由此极大的提高了测绘工程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2 GIS技术

GI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合空间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的新兴科学。通俗来讲,GIS技术是一个对地球整体或局部的空间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因此GIS技术与测绘工程息息相关。在测绘工程中,通过GIS技术能够构建一个庞大的测绘数据库,并通过其分析处理能力挖掘有效的信息数据。

2.3 RS技术

RS技术又称遥感技术,是基于航空摄影技术发展而来的现代测绘技术。一般情况下,RS主要应用与大范围测绘工程的同步观测,相关测绘数据有着较强的实效性和全面性。与此同时,RS技术还使得中小比例尺的图形数据得以精确手机和完善,为测绘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在应用上,RS技术分为卫星遥感技术和机载遥感技术两种,两者在应用上有所区别,因此满足了不同测绘工程的需要。

3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

3.1 在山洪灾害预测中应用

从山洪灾害发生机理角度来看,通过对山区地质条件及相关气象条件进行有效监测与掌控,能够实现对山洪灾害的发生做出科学准确预测。GIS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监测能够为山洪灾害的预测及风险评估提供准确依据。现阶段,许多地区均已依据GIS技术创建了山洪灾害的预警和预报系统,经过该系统的全面综合分析能够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由此为相关防控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预警和辅助。

3.2GIS在防治区划中应用

为有效规避山洪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其受灾区域进行科学细致的防治区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专业角度来看,降水量、山体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是决定山洪灾害严重程度的核心要素,为此要想降低或规避山洪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就需要对上述三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其差异与共性实现防治区划。GIS技术在防区划分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明确防治范围,这里要根据该地区地质特点及气象条件等方面划分一级防治区。然后对山区范围内溪沟进行汇总和编号,相关信息数据要包含水文、气象及泥石流灾害等方面,并结合降雨规律判断重点防治区域和一般放置区域。最后,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再结合人类活动区域进行叠加与整合,从而确定一级和二级放置区,由此形成系统科学的山洪灾害放置区划分。

3.3 GIS对山洪灾害易发程度的划分

山洪灾害易发程度的划分,能够为相关灾害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在进行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划分时,首先要收集过往灾害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一般主要收集溪河洪水、泥石流及滑坡等灾害所造成的的损失。然后将受影响区域地理坐标进行投影换算,由此在GIS技术平台上制作与之相对应的灾害点分布图。其次,对上述几种灾害的分布图进行叠加,并统计相关数据信息,由此实现各类灾害频次、受灾范围的确定。最后,根据上述结果对洪水、泥石流及滑坡等灾害的易发程度划分为高、中、低易发区,并以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山洪灾害防控治理措施。

4 结论

综上所述,测绘工程在我国山洪灾害防控与治理工作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推动相关检测和分析工作科学高效开展的基础。我国每年因均受到山洪灾害的影响,并带来了沉痛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治理领域的研究工作,是保障社会经济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平,吴东辉.山洪灾害三维监视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17,27(06)

[2]葛星,骆建雄.GIS支持下的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分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10)

[3]李志红,林定元,周小珍.基于GIS的山洪预警系统的研究-以武陵山为对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04)

[4]张巍.基于GIS技术区域山洪灾害定量评估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9(04)

[5]白美.浅析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