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河闸闸室蜂窝麻面处理工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安徽省皖河闸闸室蜂窝麻面处理工艺

王 敏

安徽省皖河长江河道管理局 安徽安庆 246009

要:本文对安徽省皖河闸闸室蜂窝麻面处理工艺做出详细探讨,从皖河闸的地理位置、建设历史、闸室蜂窝麻面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皖河;闸室蜂窝;麻面处理工艺

言:

皖河以长河为主源,在安徽省岳西县境黄梅尖南麓处为主要发源地,源流称银河,南流经凉亭至店前,汇入店前河;至龙湾进入花凉亭水库,库区为长河,东南流经辛冲、李杜至黄岭出库;经太湖县城东、新仓和潜山县的黄泥镇,至老鱼潭左纳潜水,至刘河口左纳皖水。

  1. 安徽省皖河闸工程背景与发源历史

皖河闸主要区域位于右岸同马大堤怀宁县巨网段,距皖河距离长江汇合处约 15km。汛期拒江倒灌为皖河闸的主要作用形式,并且可以将武昌湖流域的湖内积水在汛后排泄1083km2 ,另外该闸也同时具有蓄水和引江灌溉的作用[1]。目前皖河闸总体效益内容,防洪142万亩,排水19万亩。皖河闸最初在1959年建立,2001 年10月到2002年12月皖河闸工程重新建立。在2001年安徽省同马大堤加固工程指挥部对皖河闸改建工程设计招标,在同年的7月份完成了改建初步工程。具体的设计参数为:排水流量340m3/s、防洪外水位20.62m、防洪水位差6.38m、引水流量73.0m3/s,武昌湖蓄水最高水位为12.50m,工程等别为Ⅲ等。

另外安徽省皖河闸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箱涵式结构,一共有6个孔,每个孔尺寸为5.0*3.6(高*宽),设置两联,3个孔为一联,中间部位回填黏土并且需要在上下游的闸孔处设置导流墩。穿堤涵全长 60m,共分5节,每段各长12.0m。在皖河侧方防洪闸首处需设置防洪闸门和检修闸门,平台高度为16.0m,启闭机的平台顶面高程为23.62m,启闭机房净高度为3.3m,并且将堤顶与宽度为2.5m的钢筋混凝土折梁式工作桥连接。在湖侧位置设置检修门,其检修的平台高程为16.1m。

  1.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1人工填土层

在人工填土层中,其层顶的高程为14.40到22.02m,层底分布高程为11.25到12.67m,层厚为1.8到9.7m,其大堤的主要成分为粘土,呈现黄褐色和灰绿色,内堤脚主要为人工吹填层,主要成分为细砂和沙壤土,呈现黄褐色、松软状。

2.2杂色粘土层

在杂色粘土层中层顶高程为11.19到12.67m,层底高程为6.22到8.30m,层厚为3.20到6.10m。呈现黄褐色或者灰绿色,可塑状态,局部为灰色粘土,呈现软塑态[2]

2.3细砂夹层

细沙夹层层顶高程为3.01到7.40m,层底分布高程为2.11到5.77m,层厚为0.9到2.7m,呈现灰色和松散状,透水性较强。

  1. 工程存在的具体问题

经过工程实际检查和检测,发现皖河闸具有以下一些问题。

  1. 上下游干砌石护坡有一定的松动缺失现象,并且局部坍塌问题。

  2. 上游翼墙表面混凝土有剥蚀现象,并且其表面的相对剥蚀深度为 4mm,骨料裸露,在常水位线以下情况更加严重;左右侧翼墙与涵箱侧墙连接处分缝都已经被拉开,形成上宽下窄的现象,最大缝宽为35mm,分缝内填充物已经剥蚀缺失。

  3. 下游冀墙混凝土表面存在剥蚀问题,常水位线以下更加严重,最大相对剥蚀深度为3.0mm;浆砌石挡墙勾缝砂浆常水位线以下存在20%的缺失,局部砌筑砂浆缺失。

  4. 穿堤涵洞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混凝土表面出现剥蚀情况,两侧墙常水位线以下剥蚀更加严重,骨料裸露,最大相对剥蚀深度为4.0mm,涵洞距下游侧第一道和第二道分缝存在拉开问题。

4、皖河闸闸室蜂窝麻面处理工艺

4.1基层的表面处理

  1. 利用磨光机砂轮片将混凝土模板之间的凸起打磨平整。

  2. 利用磨光机钢丝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浮浆和疏松浮灰等

  3. 经过手工打磨之后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基层兼顾、平整、干净和密实。

  4. 需要在正常情况下要求混凝土含水量要低于6%。

4.2基层表面涂刮高强度的胶拌水泥

在胶拌水泥涂刮阶段需要主要其厚度,每次涂刮的厚度不能超过0.5mm,如果高于这个数值,胶拌水泥固化速度较慢并且容易起鼓,需要一直在混凝土表面找不到任何缺陷和孔隙为止,然后在固化一天之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4.3涂刷封闭渗透聚脲底涂料

该底涂料需要按照重量比为3∶2的比例调配,然后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用完,并且需要在底涂料涂刷时必须利用刷子反复来回交叉涂3到4遍,保证涂料能够均匀的渗透基层,并且需要全面涂刷,不能出现漏涂的问题,涂刷的厚度在40μm最好。然后结合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底涂料表干1.5到4个小时之内,然后在彻底干之后的3到5个小时必须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进行的不够及时,会影响两道涂层之间的附着力。最后一般如果是平整干燥的混凝土表层,需要6到8m

3/kg左右的底涂料。

4.4涂刮单组份聚脲防腐耐磨涂层

对于小于15%坡度的坡面,可以直接将聚脲倒在地面上。在将其倒在地面上之前,应当对单位面积所需聚脲的量计算明确,需要按每桶每涂布多少面积明确需要涂布的区域,将数量与面积相互对应[4]。当将单组分聚脲倒于地面时,应倒成弧线状,然后利用带定位高度的刮板将聚脲防腐耐磨涂料刮平和刮匀。在横向和纵向需要全部刮到,聚脲将会自动淌平,第一道工序施工厚度应该控制在1mm左右。施工人员需要在未施工区域站立,在聚脲没有固化之前的6-12小时,施工人员禁止在单组份聚脲上踩踏,如果实在特殊情况需要进入聚脲液体状的区域内,需要工作人员穿上钉鞋。因单组份聚脲未固化,液体可自动流平愈合鞋钉孔眼。如果聚脲即将固化或刚刚半固化,禁止穿钉鞋踩踏,应穿平底塑料鞋或者在鞋底套上PE防粘鞋套。

对于垂直坡度大于15%的坡面施工时,可以利用塑料刮板进行刮涂作业,但是每次涂布的厚度不应超过0.5mm,待到第一道涂层表干6到12个小时之后,需要结合同样的方式来挂图SWD9526聚脲第二道,将涂层总厚度达到4mm即可。最后等到验收合格之后,需要等到涂层固化7天之后即可投入使用。

5、皖河闸闸室蜂窝麻面处理主要事项

首先在雨天和雪天不宜在外部作业施工,当风力超过5级以上不得在户外施工,避免扬沙产生的污染。其次如果在户外施工阶段突然下雨,遭到雨水冲刷的表面还有麻点,然后利用涂料进行覆盖。如果雨量较大,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这时应当重新涂布作业。已经表干后下雨,雨水会影响其固化,对它有加强作用。最后施工温度应当在-5℃到40℃之间的环境下进行。

语:

本文对安徽省皖河闸闸室蜂窝麻面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主要的施工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张玉秀.混凝土蜂窝麻面和裂缝预防措施技术研究[J].居舍,2019(12):81.

[2]李英.浅谈混凝土蜂窝麻面成因及预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94-95.

[3]刘德才,杨南贵,陈亚军.混凝土倒角蜂窝麻面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20):98-99.

[4]姜雅峰,杜文辉.T梁混凝土蜂窝麻面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J].山西建筑,2017,43(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