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及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5
/ 2

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及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研究

刘茂莲, 高亚婷【 通讯作者】

上海长征医院,上海 200000

摘要:目的 研究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及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集中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年4月期间在本院肝胆外科工作的4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医护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医护人员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工作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压力感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压力感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中医护人员主动服务、护理技能操作、行为规范、护理文书以及基础护理得分均低于观察组医护人员,两个组别数据对比具有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肝胆外科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采取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护理质量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字: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 肝胆外科 护理 质量 工作积极性

前言

近些年来,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40名医护人员为对象,研究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及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集中选择了4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医护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所有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均为女性,且年龄范围在20岁至46岁间,年龄平均值为(31.05±7.69)岁,护龄在5至17年间,平均护龄为(8.77±3.15)年。资料在软件分析后没有意义,可以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为:1、创建医护同组责任制团队,每个团队中有4名成员,主要有1名医生,1名护士长以及2名责任护士,成员需要执行护理计划,落实团队内部责任。患者入院治疗至出院都需要由其责任医生和护士负责,主治医生负责带领着责任护士查房、诊疗以及病例书写。2、增强医护合作:医生采取科研优势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护士则需要协助医生收集疾病材料,为医生提供病人信息,制定出护理计划。医护同组排班安排:以医生作为基础,组建医护同组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均采取24小时责任制,每班次中均需要有护理小组内成员值班在岗各大护理小组中人员必须较为固定,搭配排班。排班中由2名责任护士负责后勤,护士长进行行政管理。采取弹性工作时间,责任小组必须要依据当日或者次日的工作安排,合理休息、加班或上班。

1.3观察指标 采取医院自制的工作积极性评估表评估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工作人员积极性越高。采取Beck-Srivatava压力量表对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越大。采取医院内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以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χ±s )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 t 值和x2 检验, P< 0.05 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压力感对比 对照组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压力感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两个组别数据对比具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表1两组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压力感对比(x±s,分)

组别

例数

护士工作积极性

工作压力感

观察组

20

8.95±1.43

41.33±4.78

对照组

20

7.91±1.23

61.55±5.87

t

-

2.466

11.945

P

-

0.018

0.000

2.2两组别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对比 对照组中医护人员主动服务、护理技能操作、行为规范、护理文书以及基础护理得分均低于观察组医护人员,两个组别数据对比具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2。

表2两组别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对比(x±s,分)

组别

例数

主动服务

护理技能操作

行为规范

护理文书

基础护理

观察组

20

98.23±5.63

93.42±6.01

90.36±6.45

92.12±6.57

95.24±2.59

对照组

20

81.25±5.88

80.35±6.85

79.50±6.11

82.39±6.88

89.26±3.45

t

-

9.328

6.414

5.467

4.574

6.19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将以往医护人员被动执行医嘱的方式转变成为主动服务的工作方式。医护人员和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管理能够创建医护人员的判断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医生处理患者疾病情况的依据以及意义[1]。除此之外,在肝胆外科采取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生、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频率,能够为患者提供以其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总而言之,在护理肝胆外科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采取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护理质量更高,且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伟. 医护同组提高肝胆外科护理质量[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25(03):55-57+84.

[2]张红,张丽韶,陈映琼,李晓莲. 医护同组查房对骨科护士专业素质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5,13(16):1480-1482.

[3]刘佳丽,孙运波. 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对提高护士核心能力的作用[J]. 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0):82-84.

[4]田华.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提高护士核心能力的作用[J]. 现代临床医学,2017,43(01):73-74+76.

[5]王爱华. 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6):62-64.

[6]熊凤娟,张露,何钊宜. 肝硬化患者实施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