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肺炎抗疫期间线上教学实践和经验 ——让教育真实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2
/ 2

浅谈新型肺炎抗疫期间线上教学实践和经验 ——让教育真实发生

任永葵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白塔完全小学 678300

摘要:2020,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成为热门话题,也成了中小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线上教学使教师的教学由教室转到网络、由线下转到线上,使学生的学习由集中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时空的转换、教与学形式的变化。这对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对学习不主动、线上不自觉、线下不自主三大方面提出严峻的考验。本文就对三大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的经验进行分享。    

关键词:线上教学;学习不主动;线上不自觉;线下不自主     

  一、指导思想

  疫情期间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延期不返校,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导师开展远程指导,学生自主灵活学习。做到“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待疫情解除学生返校后,可迅速切换为正常教学科研方式,确保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线上教学对学生学习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大挑战。一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容易“放任自我”,而使线上教学效果打折。实施一段时间发现存在以下三大问题:学习不主动、线上不自觉、线下不自主。

二、针对这三大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学习不主动解决方案

针对学生不主动学习,学校应该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特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制定一校一策、一班一案、一生一计,有计划、有要求、有评价。这主要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怎么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行动起来。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动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网课对于学生的自觉性要求较高,最重要的就是先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家长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怎么做呢?怎样做到每个人都监督到位呢?如果让教师亲自监督一个班每个学生的学习,这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实现。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经过认真思考,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前在线下能搞的,在线上也能搞。借鉴以前,自己摸索的分组探索和实施的经验。我也开始尝试,对班级进行线上分组。我首先根据近一段时间学生学习表现。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制的原则分了六组。小组成立,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建立qq学习小组,并且把我拉进去上课出勤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

建立小组的目的一是让小组内合作,提高团队精神。二是增强竞争意识,组间竞争,看哪个小组最积极最先进。我也建立了个班委管理群,组长和课代表每天统计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组长汇报一天小组内的学习情况。我把结果反馈给家长,对表现好的表扬,对于不好的积极了解情况,并进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不主动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二)线上不自觉的解决方案

对于线上上课,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多实践。 课前,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听课不容易跑神。重难点及时提醒学生标画记笔记,这样效果会好一点。对于课下的巩固,比较好的就是教师通过截屏或者重点知识小视频回放,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大概掌握之后,教师布置经典习题,让学生做,学生不会的难懂的提前在群里讨论。

线上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特别是习题讲解绝不是知识的满堂灌,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并且思考。教师对于有些问题,学生讲的教好的,让学生录小视频发到学习群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采用“一对一关怀”的方式,提醒学生开启各项点单模式,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线上教学时,让学生身心放松地参与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比如“互动吧”,来一次一对一沟通; “点播吧”,音乐鉴赏、美术创作;线上“听吧”任你选播;线上“听吧”,德育护眼两手抓:线上“听吧”,唤醒耳朵,解放双眼,主讲者都是学生分享,内容涵盖疫情播报、名家故事、医学知识等,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相关故事,让故事浸润心灵,让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

(三)、线下不自主的解决方案

线下监督,家长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家长来说,线上教学是把双刃剑,如何保证孩子在学习中视力不下降、体重不上升、学习不耽搁,规避可能的问题实现多赢呢?每天坚持眼保健操,定时远眺做到视力不下降。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搭配,保障体重不上升。做好孩子心理和学习监督工作做到学习不耽搁。

家长要做到这些确实挺辛苦,其中也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家校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教育的最终指向是生活。教育应该是真实的,是以生为本的。

“停课”让我们静下来思考,教育究竟要让孩子学会什么?我想是三个学会:学会自主、学会思考、学会聊天,即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劳动,实现更有价值的自我成长;学会思考自己的责任,反思生活习惯,反思对万物、对生命的态度;学会聊天,聊知识的力量,聊责任与担当,聊规则意识等。于是,一场场“家庭沙龙”,让孩子会听会看会表达。家长与孩子聊聊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的壮举,聊聊白衣逆行者的家国情怀,聊聊身边的许多“不平凡”,孩子在听后、看后尝试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 结语:

生活处处是教育,孩子的自我思考与理解就是最真实的教育。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的价值,让孩子理解到学习的意义是完善自己,贡献社会……教育就这样真实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