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投资模式下项目管理运作及风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PPP投资模式下项目管理运作及风险分析

邹凡姣 孙龙

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才能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的投资不足、渠道单一等问题。PPP投资模式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关系到国家、社会公众及私营机构之间的合作,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交汇。文章主要围绕PPP投资模式下项目管理运作及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PPP投资模式;项目管理运作;风险分析

一、PPP投资模式概述

PPP投资模式本质上指的是一种经营模式,一种私营企业和国家政府机关的合作经营模式,经营项目中的三方分别包括私营企业、政府机关以及非盈利性质的第三方企业。这三者合作经营公共事业项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在PPP投资模式下,参与经营的政府机关会与其他两方企业共同承担经营责任和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尽量降低运营三方各自承担的运营成分和经营风险,实现共同的经济收益共享,这种模式下实施的项目运营,能够充分利用债务性融资成本低而经济收益较高的经营优势,快速实现经营三方互利互惠的目标。

二、PPP投资模式下不同项目实施类型

PPP投资模式存在的基础必须建立在经营特许权协议、合同签署以及所有权归属认定等的基础之上,在此种基础上才能形成各种形式的经营合作。现有合作经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为租赁合作、服务外包合作、运营维护外包合作、购买建设经营合作、租赁建设经营合作、外围建设合作、建设经营转让合作以及建设转让经营合作等。不同的PPP投资模式所对应的项目经营类型存在差异,要根据需求进行调整选择。

三、PPP投资模式下项目管理运作分析

1、PPP投资模式下项目债务资金管理运作分析

PPP投资模式下的项目,政府相关部门会给予项目经营企业相应的经营授权,以便其实施经营运作,经营三方要围绕项目的核心经营公司实施经营建设管理,一般来说,项目的融资主体主要是经营项目的企业,其在项目经营期间项目的资金主要是由企业股东的个人资产实施出资,其资产主要用于项目的运营本金。PPP投资模式下经营项目中的债务资金的筹集模式是向商业银行申请长期贷款,在没有经过项目经营三方共同允许的情况下,项目债务资金不得通过任何其他渠道进行筹集。项目中使用的相应注册资金,主要是来源于项目经营企业的股东,其要在两年之内以分期的形式将货币缴纳完成。项目的剩余待筹集建设款要由项目经营公司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经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参与经营企业公司的股东不会对项目贷款进行担保,项目建设完成之后,项目经营贷款资金费用要交由企业股东承担。

2、PPP投资模式下项目融资模式管理运作分析

PPP投资模式下的经营项目的融资管理模式通常为无追索权的模式,在项目处于回购阶段的时候,则会切换到有追索权的融资模式,此种管理运作方式能够有效规范借贷两方,令其明确权利和义务,相互进行运营风险承担。项目经营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逃避管理运作中的相应责任,PPP投资模式下的项目融资管理中,其责任人和管理当事人分别为项目的投资者、融资者以及中间担保人员,其中融资者主要指的是辅助项目进行建设开发,并且令项目得以经营的经济实体企业,也可以是项目运营责任公司。投资者指的是能够给三方共同经营的项目提供直接的融资财团或者是国家政府相关机关部门。而中间担保人员主要是指能够给项目经营融资方以供融资资金担保的政府相关机构或者企业责任组织。

  1. PPP投资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运作分析

PPP投资模式下的项目财务管理运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分别有项目合同和投标文件签订的事前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以及项目结束后的财务管理控制。其中,事前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项目运营前期的决策和运营费用的准备问题,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项目运营的可行性实施分析,然后明确项目运行期间可能遭遇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内容,并进行项目风险等级评估,制定对策,预测项目的既得收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等级最低的运营融资管理方案。在进行事中财务管理运作控制的时候,项目运行的三方要根据项目运行周期、建设规模以及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费用消耗情况来实施资金排布,严格控制项目资金流向,对于项目事后财务控制,要集中在项目建成之后的回购资金的收取问题,项目运营期间发生的贷款要及时交还对应银行,以防止额外赔付违约费用和高额长期贷款利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PPP投资模式下项目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1)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PPP投资模式下的项目管理中的存在的风险因素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来自于政府方面的风险因素,在PPP项目管理运作期间,政府相关部门的对于项目运营的影响力直接贯穿了项目决策、项目招标以及项目特许权协议签订等各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到项目运营相关法规制定、经营外汇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调整等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项目运营建设的成功与否。如果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参与运营的政府机构不能够公正廉明、积极主动的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必然会导致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预测工作和风险规避操作出现问题。

其次是来自于项目运营合作机制方面的风险因素,对于PPP投资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来说,长期高效的协作运营模式是项目运营建设成功的保障,其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公众、政府机关以及私营企业中间的经济收益共享以及风险共同承担的运营模式,如果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不能存在上述的有效合作框架,那么必然会存在运营风险。

第三是来自于私营机构投资水平的风险因素。PPP投资模式下的项目运营管理实施主体通常为私营企业,但是现阶段多数私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受到了资本因素的影响,在融资和投资方面的整体能力还存在一定缺陷,资金归集平台还需进行优化建设。

第四是来自于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因素。当前我国现有的关于PPP投资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法规法律政策绝大多数都是针对于外资项目,多年来虽然在不断改善优化当中,但是很多企业在运营期间仍然还会面临部分政策的束缚和公共机关的阻碍等。

(2)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PPP投资模式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应采取下列应对策略。首先,项目经营管理人员要学会合理利用风险。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但是其存在双面性,有可能是负面影响,也有可能存在对于项目运营有利的一面。为此项目运营管理人员要学会合理利用风险。其次要学会有效回避风险,管理人员应结合项目风险的实际诱发因素理性分析并制定有效规避策略,但是此种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风险类型,通常针对于风险发生频率较高且控制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第三是进行风险转移,此种方式是指利用协议或者项目运营合同在风险出现之后向第三方实施风险转移,可以是证券转移、保险转移等形式。最后是进行风险分散,此种方式是指风险联合共同分担模式,能够有效减少自身的风险承担压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给诸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带来极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其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各PPP项目主体与各参与者均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对PPP项目投融资模式进行一定创新,做好项目风险预警等,在保证实现共赢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公众的最大化利益。

参考文献:

[1]陈意.政府在PPP项目中的风险及防范[J].华东经济,2018(12).

[2]綦梦.商业银行PPP项目的全流程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财经,2018(05).

[3]张茜.城市供水项目PPP模式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