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地铁现状与犀浦站工程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国内外地铁现状与犀浦站工程概况

朱晓宇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市 610213

摘要目前,我国地铁车站防灾救援的指挥预案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应急评价能力方面,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建立较完善的应急预案理论框架。

本文结合成都地铁现状,以成都犀浦地铁车站为例,从该地铁站的工程概况分析,包括建筑布局、客流量分析和周边情况。通过成都犀浦地铁车站为例映射我国地铁站的现况。

关键词:成都地铁车站;应急预案;工程概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地铁的发展相对较早,应急计划也很深入。美国是第一个实施评价政府应急能力的国家,构建了应急准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编制灾害预案、应急调度、信息传递、急救知识培训、医疗卫生保障、应急人员使用、设备的完好性等指。日本应急能力评价的重点是危机信息的获取和掌握、损害程度假设、灾害对策、信息传递机制、粮食储备管理控制、活动计划制定、居民间信息传递、活动水平提高等。在国外,地铁的应急体制也可以长期研究,分析国外地铁的应急体制,总结出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有与负责的一元化领导、防灾和救灾的团体协调指挥,实施灾害等级管理的权威机构[1]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于1965年7月在北京市开始了第一次地铁建设,第一期工程全长22.17公里,于1971年投入使用。北京地铁已经在城市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运量1994年突破了5亿人(5.3亿人),地铁每天输送了约146万人。地铁突发事故对我国的影响不明确。除了预防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安全领域的研究很活跃。

地铁发生的灾难事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但可以预防。此外,紧急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紧急情况发生后的一系列应对措施非常重要。突发事件后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险特别是建立有效的应急警报和应急响应机制已成为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犀浦站工程概况

2.1建筑结构布局情况

2.1.1犀浦站现状概况

犀浦站的线路状况为穿越形和线上两种,在站台路段为高架桥,乘客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进出站。犀浦站采用岛式站台,整个站房面积达7000平方米,犀浦站总体分为月台、站厅两个部分,站厅在一层,月台在二层。犀浦站月台有效长度450米,宽15米。乘客的出行方式都在高架桥上,整个车站如同悬空建设。

犀浦站是成灌城际铁路线的重要中间站,也是成都地铁2号线的终点,是成灌铁路和地铁2号线的同台换乘站,地铁和成灌铁路共享旅客站台[2]。车站南面设有车站前广场,广场两侧有社会车辆停车场,广场车站前的道路上设有出租车、公共汽车站。地上层除了在站台左右的设备区下分别设置设备用的房间外,地上层都是悬空状的,可以作为停靠社会的车辆使用。

犀浦地铁站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也是在建中地铁6号线的换乘站。成灌城际铁路与犀浦地铁站处于同一个月台,下地铁就可以直接换乘,所以再换乘方面就比较方便快捷,这也是我国实现同站换乘的城际铁路车站[3]

2.1.2犀浦站布局情况

犀浦地铁站有两个进出口,A、B两个进出口在站厅的南北两侧,设有多个进站安检设备,还在站厅设有多个自动售票机,方便乘客购买车票,其次还设立了两个人工售票窗口。如下图2-2左侧为犀浦高铁站,右侧为售票厅,有两个人工售票窗口,拥有5台自助售票机。

2.2客流量情况

整个地铁站的客流量主要以学生、旅游服务和商务服务为主,具有集中性的特征。在7:00-9:30会形成一个早高峰,17:00-19:00形成晚高峰,在地铁站的高峰期对发车量也有所调整,早高峰是发车间隔两分钟,晚高峰发车间隔4分钟,不会导致整个地铁站造成拥挤。

根据调查,该站平均一天的进客流量大约在50000~60000人。高峰期客流量达1万多人,周五晚高峰期平均进站客流量接近10000人,出站时客流量12000人。目前,犀浦地铁2号线车辆采用6列编组B型列车,载客能力坐席240人,最多可容纳1880人。据实地现场统计客流量,得出A、B进出口晚高峰小时的进出客流量由调查数据得知,高峰期小时进站总人数为2914人,出站总人数为5672人。进出口A、B两个出口的高峰小时总客流量为进出站人数之和。则犀浦站A出口总客流量为4823人,B出口总客流为3763人。则犀浦站晚高峰小时客流量为8586人。 分析本站客流量的特征,晚高峰时间龙泉站方向通过二号线往犀浦方向通行的客流较多,本站出站乘客多于进站乘客。那么,与此相对应,早上的高峰现象是从犀浦方向到龙泉站方向的客流较多,在本站的进站乘客人数比出站乘客人数多。

2.3地铁站周边概况

2.3.1交通情况

地铁站外的东西侧各有一个停车场,在高架桥下面,但车辆没有分类,出租车,私家车,三轮车混在一起,停车场没有划定车位,非常拥挤。有些车辆占用人行横道,形成人流、车流交叉的现象。车站南侧是老居住区,车站面向犀湖街,广场和街道的边界没有任何计划,车辆和行人交叉拥挤,三轮车和出租车多被停放,街道用地的一部分被占据。

2.3.2安全设施配置

地铁地下车站和区间设有排水泵,其功能是用于车站废水的排入市政。车站设有厕所排污泵将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排水是靠车站内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铁内的废水,污水和隧道洞口的雨水,以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在地下过街道内设置排水设施,排除结构漏水和雨水。在列车出入洞口处设有排雨水泵,可以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每年汛期要抽调专门人员到洞口进行值守;犀浦地铁站有附近市政给水管道上各引出一根DN150的消防引入管进入地铁站内的消防泵房,经过消防泵房加压后,与车站独立的消防环状管网相接对接,并由站台层两端进入区间,区间设DN150的消防给水干管,并在两端区间的中部设置连通管,平时由消防给水引入管对系统进行稳压,火灾时提供可靠的消防用水源;地铁站设有低压400V以下配电系统,为低压动力设备及照明系统配电[4]。主要是将所需的电源送到需要的电源箱上口处,包括除机车用电外的专业设备、房间照明、生活用电的供电;地下区间设有区间照明,为乘客疏散和设备检修提供照明,另外在区间还设有疏散指示灯。车站照明由车站系统控制或由时钟控制,根据需要开启;车站电器设备房间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在车站设置钢瓶间,采用集中组合分配方式,气体灭火系统与车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当房间发生火灾时,通过房间探测器,实现报警、喷气、灭火、联动风阀等消防联动控制功能,实现对车站电器房间的保护;重要设备机房都有气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工程完成后,满足现有消防规范要求,提高了火灾情况下的应急能力,保证安全运营,全面提升了地铁的安全运营系数[5]。在站内的工作人员接收到信号后可以立即疏散乘客,以确保地铁的安全。

结束语

地铁交通作为一种拥有庞大运输能力的交通方式,每天的客流量很大。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地铁发展的历程与现状。随着国内外轨道交通的不断增加,发生灾害事故的概率也不断增加,由于城市地铁中拥挤且封闭的空间的性质,如果发生事故,很容易演变成死亡和伤害。本文设计研究的防灾救援的依托工程为成都犀浦地铁站,从建筑结构布局情况、客流量情况、地铁站周围概况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成都犀浦地铁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小娜,马东辉,郭小东.地铁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分析[J].安全,2006,(6).

[2] 代宝乾,汪彤.国内外典型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J].全国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青年科技论坛,2006.

[3] 黄典剑,吴宗之,蔡嗣经等.基于AHP的城市应急避难所应急适应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6,:78-84

[4] 骆丽青.视频监控系统与轨道交通安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 7(3):85-86

[5]谢正光.北京地铁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4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