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及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及发展分析

白艳芳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维护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施工阶段,现场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多,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建筑工程技术也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因此,优化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极为必要,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与安全性的重点工作,值得着重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指的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常用的、通用的技术,可以是一道具体的施工工序,或者是完成一项分项工程所需的技术手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指的则是完成整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所有技术手段和流程,不同项目之间的技术体系有所交叉又有所区别,但总体上讲诸如混凝土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防水防渗施工等几乎是所有工程建设通用的关键技术手段。施工技术体系并无统一标准,但在同一项目建设体系下,其施工体系必须是完整的、统一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更换技术方法,则会增加建设成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 我国施工技术的现状

我国的虽然在一些特大工程和基建工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正视我国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a.施工技术不规范: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历史悠久,但是现代的施工技术起步稍晚,行业操作不够规范。在一些建筑企业盲目追求时间价值,一心一意赶工期,而技术水平又跟不上导致质量事故频发,工程质量不到位,反复返工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埋下了隐患。在北方地区温度连续低于5℃达3天就进入了冬季施工,可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简化施工加快施工速度,而省略该有的技术防范措施,以侥幸的心理去干工程,这些都是施工技术不够规范所致。b.原材料质量差:如果工程施工中质量意识薄弱,想通过偷工减料获取不当利益,就会出现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和施工中在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严格情况下,材料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如钢筋搭接锚固长度小于要求、钢筋间距过大,钢筋数量规格不够。以为施工隐蔽之后就不会被发现,这种做法万万不可取,出现了质量问题相关人员会被追究责任,严重影响企业信誉甚至带来毁灭打击,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格遵守规范,重视质量。C.施工工艺不到位:例如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引起的蜂窝麻面问题、混凝土浇筑之后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浇筑混凝土时没有采取合适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等。

3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分析

3.1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是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初始部分同时也决定了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开展地基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测量,对当地地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后才能合理设计地基施工方案。有很多地区存在复杂地质问题,所以地基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受到不同地区地质情况差异的影响,地基施工技术的选择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具体施工中需要对地基本身支撑性能进行充分考虑。地基是上不建筑结构力量传递到地表的连接点,对其承载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地基处理效果决定了上层结构的稳定性。很多地区存在软土、沙土等复杂地质问题,这些软弱地基会导致基础承载能力低下,无法承受上不结构重力,甚至出现坍塌等严重问题。为此,应当采取合理的加固处理方式。

3.2防水技术

建筑渗漏水问题是当前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渗漏水问题并且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但是渗漏水问题仍然频频发生。当前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管线较为丰富,施工中存在很多细节和隐蔽工程,一旦有某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就容易发生渗漏水问题,加上厨卫等区域用水频繁,更需要对墙面、地面重点做好防水处理。施工中对卫生间地面的防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地面不但要短时间积水不下渗,同事还要采用物美价廉的防水材料。自然环境和雨水天气会对墙体和屋面等位置产生侵害,后期使用中容易出现渗漏问题,为此,应当将防水施工材料的抗渗性提升,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合理设计屋面排水管道,同时强化防水卷材并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

3.3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电气工程也是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内容,其对建筑整体性和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如果没有注意电气接地施工那么很容易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问题,加上建筑中需要大量应用电气设备,所以为了保证建筑安全性需要加强电气接地施工管控,合理设计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有气要做好电气线路和相关管线的布局和施工。当前建筑整体的楼层都朝着高层化发展,雷雨天气容易有雷电袭击建筑物,为了避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物使用寿命,应当做好防雷接地施工。

3.4预应力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做好突发状况的应对预案,以防出现问题造成巨大损失。比如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材料准备、工程预算、图纸审查等工作,合理规划施工区域,从而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4.1节能化

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也必将向着节能化方向前进。所谓关键技术的节能化,即从技术本身和其服务对象两个角度来降低技术所依赖的资源消耗量,例如施工中所使用的大型机械化设备会消耗大量的燃油,未来需发展基于清洁能源的高功率机械化设备,减少燃油燃烧所排放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而对于技术服务对象的节能化发展,则需要从施工材料的改进、工艺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入手。

4.2智能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自动化水平逐渐提升,而这对施工人员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自动化技术与施工关键技术深度结合的同时,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智能化施工,即应用智能化的仪器设备完成建材的加工生产、组装搬运、现场安装建设等施工环节,同时将智能化控件安装到建筑中,打造智能化建筑工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4.3融合化

融合化即推动施工技术与其它行业中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的融合,但这种融合必须以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满足用户的基本利益诉求,所以在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就要体现出融合化的元素,例如可以将微型传感器融入到建筑材料中,通过传感器收集建筑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并将其与总控系统相连,用于动态监控建筑的安全性能;再如,利用人体皮肤的伤口自我愈合功能这一理念研发并应用新型的装饰材料,增强材料的可延续性,用于裂缝的自动修复,进而提升建筑的美观程度。

结束语: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的改革与进步、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以及施工方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是促进该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得力助手。为此,必须要对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技术体系的建立实现对施工的全流程把握,进一步而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于防水防渗施工、给排水施工、装饰施工、混凝土施工等实行精细控制与管理的施工方法,促进施工技术向节能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广元.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甘肃科技,2019,35(13):94-95+75.

[2]曹志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发展[J].居舍,2018(20):13.

[3]孙磊.关键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2):115-116.

[4]吴映林.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5):18-19.

[5]徐军.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民营科技,2016(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