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3
/ 2

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应用

邓礼

国家电投集团宁夏能源铝业中卫热电有限公司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作为现代电厂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重要系统,集控运行系统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电厂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保障作用。在集控运行系统的支持下,可对电厂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并收集机组运行工况、车间生产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电厂的整体生产效率,使其生产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同时,电厂生产实践中通过对集控运行系统的合理运用,有利于降低其生产设备运行故障发生率,进而减少自身的生产成本,并为相应的生产作业开展提供科学保障,使得我国电厂能够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保持自身良好的生产状况。本文从电厂集控技术的基础特点入手,并将电厂集控与机组协调控制工程相结合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扩大电厂集控应用范围、提升电厂集控应用水平的有关举措,意在为我国的电力工程自动控制发展提供更多角度的建议。

关键词:电厂集控运行;机组协调;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 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电厂集控技术,我们的传统工业在运行方面都是依照人们的经验或固化的程序进行,电厂集控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我们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的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做一些编程处理,当电力生产中遇到了问题,电厂集控技术还可以根据之前的数据和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使得现代电力生产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电厂集控技术的应用和运行前提是必须先进行程序设计,制定相应的逻辑运算规则,系统会按照编程规则进行数据运算,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对电力体系、工业机械等进行自动化操控。另外电厂集控技术可以按照逻辑关系在繁杂的运行路线中选出最佳路径,即便是有些工作人员之前对电厂集控技术不了解,只要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自行编程,在电力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1电厂集控运行的构成

1.1整体控制模式

整体控制模式其实就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对计算机上的数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能够把每一个控制设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更有效的展开高效作业。

1.2集合控制模式

集合控制模式的运用非常的重要,主要是有效的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工序,确保传输信息数据的高效与准确,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1.3分级控制模式

分级控制模式和分散控制一样,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层次进行有效的管理,来保证生产工序的整体性。以上电厂集控运行的三种模式,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相互作用、促进,保障集控运行的生产高效性安全性完整性。

2电厂集控运行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结合电厂集控运行方面的实际情况,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集控运行系统的实践应用效果。这些问题包括:(1)在电厂主汽压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虽然引入了间接能量平衡系统,完善了主汽压力系统服务功能。但因间接能量平衡系统实践应用中存在着一的缺陷:协调退位方面与电厂实际的生产情况不相符,可能会加大主汽压力系统运行风险,减少电厂的经济效益;(2)由于部分电厂过热气温系统存在着系统缺陷,使得其在生产应用中的质量缺乏保障,可能会引发电厂集控运行方面的问题;(3)某些电厂的再热气温系统运行中进行温度调节时,由于调节方式运用不当,可能会增加电厂成本,给电厂的长远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3集控运行与协调控制的改进方式

3.1参数控制

系统的负荷一旦出现变化时,会使得负荷调节器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此时系统能够恢复稳定,则目标负荷与实际负荷差异会有所降低,前馈信号的动态过程便会结束。而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用控制调节器参数的方法来降低达到目标负荷的要求。而在实际生产中,目标负荷与实际负荷中的差异也可以利用调节器的比例系数调整来实现相对平衡。

3.2调节水功能

3.2.1调节水温度

为确保中间点温度设定的合理性,可以利用分离器出饱和蒸汽压力对应的温度,以及根据实际运行状态,由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偏置与减温水比例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利用减温水流量所占总给水流量比值法进行校正,可以弥补手动偏置处理存在的偏差,使得温度调整合理性更高。

3.2.2调节给水量

日常生产活动中,如果采用手动的方式进行给水操作,主调节器的输出量和给定值都会产生变化。如果采用自动给水方式,则可以通过中间温度PID来控制给水量。而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燃料的消耗与给水量的比例是相对平衡的,只有当燃料产生变化时,给水量才会因为煤水比的变化而增加。

4增强电厂机组协调控制效果的措施分析

4.1注重硬件方面的合理配置

在电厂机组协调控制水平提升控制中,为了优化该控制系统的使用功能,则需要注重其硬件方面的合理设置。具体表现为:(1)选用性能可靠的网络模块,满足机组协调控制中的现场调节、检测及系统分析方面的要求。其中,现场调节模块的作用是负责接收变送器传输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按照事先系统设定好的运算方式进行计算,从而将这些计算结果传送给现场的分析设备;检测模块作为机组系统控制系统的重要处理设备,有利于增强信息的传输和接收过程安全性;系统分析模块的作用在于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并在通讯环节中为操作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2)加强内置系统设计。在完善该系统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注重其中的整体控制模块、锅炉模块等不同模块配合使用、使得电厂机组能够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

4.2注重软件方面的有效配置

在增强机组协调控制效果、提升其控制系统实践应用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该系统软件方面的有效配置。具体表现为:(1)技术人员应通过对系统软件中客户端与服务端的合理设置,优化系统软件结构,从而提高机组协调控制中的信息传递效率;(2)通过对系统分析模块、主控制模块等不同模块的有效设置,确保机组运行稳定性,从而提升其协调控制水平。

5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应用

5.1生产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构建与使用,实现对电厂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则有利于改善电厂生产状况,减少其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发生。因此,电厂应将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满足其控制工作开展要求。具体表现为:(1)基于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的电厂生产作业开展,有利于实现其中的存在问题高效处理,从而提升电厂生产过程控制水平;(2)在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支持下,有利于提高电厂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与利用效率,从而改善电厂生产过程的控制状况,增强其控制工作落实效果。

5.2生产设备保护方面的应用

电厂生产过程中的紧急保护系统作用在于:保障机组与工作人员的安全,降低生产风险。因此,需要结合该系统的功能特性,注重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方式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电厂生产设备的有效保护。具体表现为:(1)在集控运行及机组协调控制方式的作用下,若电厂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需要及时关闭机组协调控制系统,避免设备故障影响范围的扩大,并为其处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便利,满足电厂生产设备保护要求;(2)电厂应将集控运行及机组协调运行控制方式应用于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从而了解设备的运行工况,使得生产设备保护措施运用更具针对性。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厂集控技术对于电力工程自动化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电厂集控技术的深入研究,秉承科学谨慎的态度,不断优化电厂集控技术的先进性,同时要让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电厂集控技术,提高熟练的操作手法,在实践中总结技术层面可优化的方向,并结合当前网络技术,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提升电力工程的自动化程度,促进我国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关于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18).

[2]周燕辉.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