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对象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曹佳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 :本文在一定的理论上探讨了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观的相关内容,并从联系现实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关注教学效果发展教学方法两个视角进一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阐释,在教学对象视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而论述了突出学生专业特色的分类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理性思维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就必须热爱大学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和研究大学生。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发展际遇,有不同的特点和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要立足于不同时代的客观实际和现实问题,立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特点来选择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既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也是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然之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全面、深入、持续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准确把脉,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确保针对性,提升实效性,才能真正做到立言立行,实现入耳、入脑、入心的层次提升。在这里,我们尝试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寻找到与之契合的好用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想要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离不开好的研究大学生的方法。通过信息文献、调查问卷、访谈约谈和直接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直接和间接双方面来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分析和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如下的几个思想行为特点:

其一是思想意识多样,易起伏波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被称为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可塑性非常强,心理却还不成熟,情绪波动性比较大。他们一旦经历或者听到、看到一些社会阴暗面或者遭遇失败的挫折,思想上往往容易走向偏激,轻视甚至否定自我,并对心目中一直奉行的正确价值判断标准产生怀疑甚至丢弃。特别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度转型,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的心态。

其二是自我意识增强,知行不统一。当代大学生更乐于追求自我的与众不同,思维和行动趋于“小众”化,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对老师、家长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喜欢持怀疑的态度,朋辈间的影响也较以往有所淡化。他们喜欢依据自我的经验和感受来进行选择和抉择,自我意识增强,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明显而集体观念、责任感有所下降。对于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形式抱有抵触态度,更乐于通过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探索来提升自我。此外,由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思想道德环境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为多元,使他们在道德选择上容易陷入迷茫、困惑和彷徨,其表现就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可以把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却不能外化为行为。

其三是重视学习,功利取向明显。当代大学生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价值,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但一些学生学习功利性强,只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公共基础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注重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只看重与分数、就业有关的知识的学习。一些同学在入党动机上,除了渴望向党组织靠拢、追求进步等主要动机外,还掺杂着增加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渠道,提升社会地位,工作后能赢得更多的晋升机会等;在婚恋标准中,除却个人感情因素外,对方的家境、家庭背景、个人工作单位和收入也成为重要的择偶指标。

其四是竞争意识强,抗挫折能力差。当今大学生生活在物质资料更为丰富、精神关爱更为无微不至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比“80 后”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冒险精神和更为强烈的竞争意识,求胜心切,忧患意识缺失,情绪化倾向明显,很容易既“以物喜”又“以己悲”。当他们情绪失落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用一种伪装的积极情绪来掩盖自我的失意与失落;当情绪高涨时,又往往习惯于若无其事地伪装成冷淡、漠不关心的样子。这种“害怕被别人一眼看穿”的情绪无疑也增加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生产方式的加速变革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每天都处于纷乱复杂的信息包围中却缺少对于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当代大学生在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多种思想和心理问题。

在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并以此为切入点创造性地改进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而言,结合当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第一,“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开阔学生眼界、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和榜样示范作用,可以进一步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积极把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优秀校友、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教学名师等请进课堂,使学生近距离接受精神的洗礼,感受到先进人物传递的正能量。同时,要开发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盘活教学资源,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上到学生的心坎上。

第二,关注积极情感体验,加强抗挫折教育。在授课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直接的师生关系外,更应该建立亲切的朋友关系。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摸清学生情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充分关切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情绪的变化,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课堂教学,努力进入其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在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智和情感层面不断升华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以积极、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有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课、微课、微视、校园、BBS、聊天室、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学习,提高自身驾驭新媒体的本领,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构建班级或党支部的QQ群和微信群,实现对学生情况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及适时有效的教育引导。推送微信公众号“人民网”“新华社”“共产党员”“求是网”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

参考文献

【1】杨志平,关桂芹.“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

【2】陈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注重学生主体需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1).

【3】胡凯.研究大学生需要心理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4).

作者简介:

曹佳(1985-11-16)女,黑龙江大庆人,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