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渐进多焦点的验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中老年渐进多焦点的验配

马红梅

无锡宝岛仪器光学有限公司

【摘要】:中老年渐进镜片特殊性,带给人们美观方便的同时,也有很多的禁忌症,需要在验光的过程中进行鉴别,渐进多焦点的验配方法很多,不同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快捷的给出实用性处方,验光师要对工作中的实例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中老年人提供使用的视力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渐进片的作用。

关键词:老视;渐进多焦点;验配;下加光

引言:老视的正确判断是渐进多焦点验配的基础,中老年的渐进多焦点是解决看远看近问题的重要途径,验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被检者个体差异会导致不同的佩戴效果,很多验光师遵循单一的验光流程,给出一层不变的处方,配镜后的效果显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用眼需求,本文从验配技术和实例分析两方面论述渐进多焦点的验配。

一、老视的正确判断和理解是渐进多焦点验配成功的基础

老视发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加,人眼的调节力逐渐下降,当调节幅度下降到小于5D时,老视现象开始表现出来:看近物模糊﹑眼花﹑疲劳或喜欢强光照明才能持久阅读。一般40岁左右开始出现老视,但老花的出现也会因为个体差异,在不同时间出现:

⑴用眼情况:近距离用眼多的人比远距离用眼多的人出现老花要早。

⑵身高情况:个子高的人由于手比较长,阅读的距离相对较远,所以老视现象出现的晚一些,所需要的附加度数也会少一点。

⑶眼的状况:戴远视镜的人比戴近视镜的人早。这是因为框架眼镜顶点距离影响了调节效果。如果都配戴隐形眼镜,两者间则没有明显差异。

⑷生活区域:生活在赤道地区的人发生老视偏早。

⑸服用药物:长期使用胰岛素、镇静药、抗风湿药、利尿剂等药物也能使老视提早。

所以,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迟早会发生的。而渐进多焦点可以满足老花人士看不同距离物体的需求,是解决中老年的视觉困扰的首要选择。

二、中老年渐进多焦点的验配

(一)人群分析

中老年渐进多焦点验配成功是一个过程,首先他们希望避免单光眼镜摘下或戴上的麻烦,而且不喜欢双光镜片难看的外形,希望尝试新型镜片带来的效果,但是因为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群都可以验配成功,下面分两种类型进行一些筛选:

⒈容易适应人群

⑴刚进入老视状态的人群;

⑵主动性强,对渐变多焦点的优点和适应证相当了解;

⑶脖子长或脊柱灵活性好的人群;

⑷有良好的阅读姿势。

⒉禁忌症

⑴屈光参差,双眼球镜或柱镜光度相差±2.00DS以上,垂直方向双眼屈光相差±2.00DS以上;

⑵视功能不全或辐辏功能不全;

⑶长时间看近人员;

⑷初次佩戴,ADD就超过+2.50DS;

⑸适应能力,年龄在65岁以上,之前没有佩戴过渐进镜片的;

⑹之前一直佩戴双光镜片,由于近用区变窄,会不适应;

⑺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能诱发头晕的疾病;

⑻登高作业者;

⑼性格固执,不易沟通,不愿意去适应的人群。

(二)验配

⒈远用度数的检测是验近用光度的基础,验配也是需要一个细致的过程,这里就不一一谈论,大致流程是:首先要了解旧镜史,再进行远用屈光度检查,主要的数据有远用(单眼)瞳距、近用(单眼)瞳距、瞳高、主视眼、单眼远用光度、散光、轴位;一般顾客没有要求,近视人群远用屈光度能浅则浅,远视人群远用屈光度能深则深,散光要谨慎添加,以被检者佩戴的舒适度为主;最后进行双眼平衡检测,让被检者试戴后调试至合适的状态。

⒉下加光的测定

询问被检者习惯阅读距离,由于被检者手臂长短有差异,所以确认阅读距离非常有必要,再确认下加光:

⑴经验法/明视阈检测法

根据经验法,加上远用光度后,双眼直接加入试验性附加度数,再把近用视力表推近或推远,确认被检者戴镜后的明视阈,然后调整附加度数,直到被检者的习惯阅读距离在明视阈的中间即可,记录下加光。

例如:张女士,53岁,阅读距离为40cm,原远用镜片度数为-1.75DS,根据经验法加入+1.25DS附加度数

检查与分析:

①把近用视力表,放置在顾客眼前40cm阅读距离处,让顾客注视最佳视力的上一行,然后将视力表慢慢推近,在35cm距离处视标反应所注视的视标模糊,记录数据,再把视力表推远,在60cm距离处反应视标模糊,此时,张女士的明视阈即为35~60cm,该明视阈的中间值则为47.5cm,则近用附加偏低;

②增加附加值至+2.00DS,同样方法测出张女士明视阈为22~48cm,该明视阈中间值为35cm,则近用附加度数偏高;

③调整附加度数至+1.75DS,测出的明视阈为25~55cm,该明视阈中间值为40cm,与张女士的阅读距离一致,记录下加光+1.75DS,按处方配镜后,张女士表示非常合适。

整个过程结合验光与光度试戴,更准确的验出下加光,下加光不仅要能让中老年人看清晰,更要舒适,戴镜后有合适的明视阈,这是渐进多焦点验配成功的基础。

⑵使用融合性交叉柱镜(FCC)和相对调节测试法

第一步:使用综合验光仪,调整好远用处方度数、近用瞳距和镜眼距,将FCC视标设置在被检者的习惯阅读距离,使用±0.50D功能性交叉圆柱镜;询问被检者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清晰情况,如水平线清,加正镜片直至和垂直线一样清晰,此时添加的度数即被测者的初步阅读附加的度数,记录初步下加光。

第二步:正/负相对调节测试法。

①验好初步阅读附加后,去除±0.50D功能性交叉圆柱镜,视标换成近用字母视力表,让被检者注视比最佳视力大一行的视标。

②测正负相对调节NRA和PRA,则ADD=初步ADD+(NRA+PRA)/2。

③镜架试戴,根据个体差异以及阅读习惯,微调至舒适即可给予处方。

例如:一被检者刘先生,平时不戴眼镜,根据FCC法确认附加镜为+1.75DS,然后测出NRA/PRA值为+1.00DS/-1.50DS,此时可以算出的修正值为(+1.00DS-1.50DS)/2=-0.25DS,ADD=+1.75DS+(-0.25DS)=+1.50DS,配镜后,看书感觉不够清晰,持续十分钟阅读就会疲劳,要求重新配镜。

检查:重新验光后得出数据

远用光度OD:+0.25 1.0

OS:+0.25 1.0;

FCC法测出初步ADD为+1.75DS;

测出NRA/PRA=+1.75DS/-1.25DS;

修正值为(+1.75DS-1.25DS)/2=+0.25DS;

ADD=+1.75DS+0.25DS=+2.00DS;

试戴后,根据顾客要求调整ADD=+2.25DS;

处方:OD:+0.25DS OS:+0.25DS ADD:+2.25DS;

配镜后,顾客感觉看近非常清晰,但需要把书放的稍微近一些会更舒适,而且走路时晃动感非常大,无法适应,要求重新配镜。重新验光后,发现之前验光数据没有问题。

调整处方为:OD:+0.25DS OS:-0.00+0.25DS ADD:+2.00DS

配镜后,感觉看远看近都清晰,非常舒适。

分析:过小的ADD会导致看近不够清晰,容易疲劳,而过大的ADD虽然让佩戴者看近更清晰,但会增加镜片的晃动感,还需要改变习惯阅读距离才能看清,降低了整体的舒适度。

结论:ADD的大小不能局限于验光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还要结合佩戴者的试戴情况,包括佩戴后的清晰度、舒适度以及习惯性阅读距离,多方面结合才能得出合适的ADD。

四、结论

使用渐进镜片是中老年人解决远中近用眼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准确的判断顾客的老视情况,还要辅助顾客选择合适的镜架和渐进多焦点镜片,做到专业细致的验配,才能保证舒适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处方,不同的老花程度,不同的年龄、有没有戴镜史等等都是直接的影响因素,验光师必须不停地积累经验,跟顾客多多交流,了解到顾客的需求,再运用经验,为中老年人提供合适的视力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渐进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刘晓玲,验光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3]瞿佳,《眼镜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姓名:马红梅(1988.12.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安徽凤阳县人,学历:大专在读,南京职工大学;现有职称:中级验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