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用地土地勘测定界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4
/ 2

浅谈建设用地土地勘测定界工作

李洋阳

阜新市细河区国土资源测绘队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规范用地审批、合理利用土地,防比违法用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数量、发挥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在切实保护耕地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就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起源是伴随着建设用地需要的激增而产生的,是近些年在土地管理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种建设征地较多,勘测定界的工作也就显的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土地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存在问题;建议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的需求,土地勘测已成为土地征用、地籍管理、不动产登记发证等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环节。工作人员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意见图,利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下载的权属信息作为参考,实施调查和测绘,并对历史资料进行判断,完成整个土地勘界工作。

1土地勘测定界的概念及意义

1.1土地勘测定界的概念

所谓土地勘测定界,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有资质的土地勘测定界事业机构,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项目用地范围、测定界址位置、确认地类和权属、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建设项目用地、地籍管理、土地登记发证、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地补偿方案、土地评估和土地监察等项目工作提供科学、及时、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

1.2土地勘测定界的意义

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管理中用地审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专业性强、法律性强、精度高、现势性强、数据准确的特点,不仅是一项数量多,精度要求高,技术较为复杂的测绘业务,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土地行政管理行为。

2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流程

2.1地质勘察工作准备阶段

在下发地质勘察工作任务之后,需要签订相应的监理合同。在实际勘察阶段,监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合同各项规定,项目监理部门需要检查地质勘察企业在实际勘察期间所用的仪器设备。在工作准备阶段还需要收集土地资料,全面收集各项政策性文件,土地使用批文,土地权属文件等。需要全面做好地质勘察准备,这样可以确保勘测定界工作的实效性。如果在收集期间工作底图的现势性比较差,则需要对其进行补测和修整。

2.2外业工作阶段

土地勘测定界的外业工作包括外业调查与外业测量两部分:(1)外业调查是通过野外实地调绘和对现状进行的实地判读,对土地利用范围内的行政边线、权属边线、土地利用类型边线和各种地物特征要素进行标注的基础性工作,它是外业测量的有益补充,其准确程度对整个勘测定界起决定性作用。(2)外业测量的最终目标是将项目的用地范围界定在实地,其程序和具体过程是:建立平面控制测量、细部测量、放样边界点、埋设边界标志、测量界桩点。控制测量是为细部测量服务的,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和控制精度的功能,可以限制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细部测量、边界点放样和测量。当测区的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边界点的放样,放样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用地边界位置的正确性。为了检验界址点放样的可靠性和边界标志坐标的准确性,需要在边界标志放样后用解析法测量实地位置,以检核界址点埋设后的精度。

2.3内业工作阶段

在完成实地调查和界址点放样标定工作后,转入内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是对外业工作成果进行整理和应用。内业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图、计算和汇总土地勘测定界面积、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2.4勘测定界的成果检查验收

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作业员先对成果逐个100%检查,再由作业组成员互相检查,检查出的错误经修改后应复查,才可提交二级检查。二级检查为最终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内业进行100%检查,外业按一定比例抽查。最终检查不合格的做退回处理,并重新做最终检查。合格后提交勘测定界单位的主管机关进行验收。

3当前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发展现状

3.1对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够

在土地勘测定界过程中,许多权利人缺乏合法的土地利用概念,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土地”可以随心所欲地建设,因此对原土地利用的认定结果就有些不太统一,随意性较大,这给调查人员合理、准确的识别原土地用途带来困难,部分土地征用单位和被征地群众,在意识形态的理解上也存在误解,过去用皮尺丈量征用土地,但是现在使用仪器设备测量土地面积,权利人错误的认为这是土地管理部门变向的收费,加上相关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足,导致土地勘测定界无法为建设用地审批提供详细、可靠的基础数据。

3.2缺乏监控管理措施

国土资源管理为了实现实效性,最主要的就是实行国土审批制度,该项工作的实行基础性要求在于需要具有较高准确性地数据。但是现阶段大多数都是由人为进行数据生产,常常存在较多账本,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决策准确性和宏观调控。

3.3数据可利用程度低

由于生产数据主要是为了特定目的进行的,并且各个数据之间没有较大的逻辑关联性,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劳动时间,由于数据庞大,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加班进行数据生产,导致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重复利用数据。

4建议与对策

4.1加强土地勘测定界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指导

上级部门要加强测绘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建议上级部门严格控制土地勘测定界队伍的资质认证,提高市场资质门槛,对符合条件的团队,分批进行技术培训和政策指导,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技术交流,建立严格的专业技能考核制度。

4.2分工负责,建立上下级之间的委托联动机制

长期以来,土地勘测定界的实施与土地利用审批的管理权限相分离,不利于工作的统一协调与发展。根据审批权限,对建设用地的土地勘测定界应按审批权限实行分级负责制,确立审批原则,这样有利于保证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落实到位,也有利于满足土地勘测定界的成果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可从本系统内部对有些勘界任务进行统一的协调分工,其中:可以把国家的重点工程、涉及地域面广、工作量大、任务比较急手的勘界任务,直接由省级测绘单位负责完成,而对于一些较小的土地勘测定界任务,可以委托给当地的土地勘测机构,这样便于灵活机动的服务好每宗土地的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但在委托时必须要明确委托关系,管理部门需要对技术标准进行统一,并做好委托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成果质量达到规程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就是建设用地审批以及勘测定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不断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希望借此次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明确勘测定界工作流程,从根本上提升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家峰.土地勘测定界数据处理工艺探讨[J].北京测绘,2017,12(04):137-139+143.

[2]任飞翔,杨春霞.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295.

[3]黄晨东.强化用地报批勘测定界管理的思考及建议———以福州市为例[J].海峡科学,2016,17(08):36-37+40.

[4]张光耀,张建国,万小强.矿山勘测定界中GPSRTK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285.

[5]马小阔.GPS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实践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4(1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