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谈小耳畸形的手术治疗

/ 1

听专家谈小耳畸形的手术治疗

周浩

隆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2150

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生于胚胎时期,该疾病是因第一鳃沟、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导致胎儿外中耳畸形。先天性小耳畸形在我国并不罕见,且据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率表现为增加趋势。目前我国发病率约为1/7000,平均每700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在大多数病历中,患者听力并未受到影响,但由于外观畸形,该疾病对患儿的成长、心理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对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人而言,进行手术治疗是“刚需”。鉴于多于患者对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手术治疗有较多想了解之处,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直以来耳廓再造手术对医师技术要求较高,手术困难而精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耳廓再造术上已取得较大进展。多数患者都想要迫切地进行耳廓再造,那么小耳畸形的最佳治疗时机是什么时候呢?许多家长认为应当趁患儿年纪还小的时候进行治疗,避免长大后畸形越来越严重。小耳畸形在胎儿发育时期就已经定型,在孩子生长过程中并不会加重严重程度。小耳畸形的治疗时机应当遵循心理、生理发育状况。多数患儿存在一定自卑心理,耳廓再造应当兼顾其心理影响,确保患儿心理发育健康。6-10岁左右进行手术治疗为最佳时机,从生理上看,患儿肋骨发育完全,能获得足够多的肋软骨雕刻耳支架。过早进行手术,在患儿成年后两只耳朵形态差别较大。在7岁左右耳朵基本发育完全,着这一时期进行手术能够保证再造后耳朵形态差别不大。在6-10岁时期家长可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观察肋软骨发育情况,并比较健耳软骨支架发育状况,确定手术时机。

随着医疗技术、材料技术的发展,耳廓再造术的材料可选择性越来越强。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异种组织及生物材料是最常见的耳支架材料,那么应当如何选择呢?生物材料在这四类中排异率较高,创伤耐受力差。而人体对异体组织、异种组织排斥率较高,患儿术后可能出现再造耳廓变形。随着自体组织技术的出现,这3种材料逐渐被抛弃。在现阶段耳支架材料多选择自体组织。而组织工程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自体组织耳支架的可行性,提高了小耳畸形的治疗水平。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将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上,即可获得耳软骨支架。同时还可将软骨细胞注射于腹部皮下进行培养,雕刻软骨块获得耳廓支架。

 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义耳种植技术是治疗小耳畸形的常用手术。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分为两期,手术历时较短。该手术优势在于耳廓支架的雕刻拼接较为精细,能够实现对每一个细节的重建。此外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能够兼顾耳廓的对称性。义耳种植技术将种植体埋置于颅骨乳突部,并连接义耳。义耳种植技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且耳廓外形较好。义耳种植技术在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失败、创伤性耳廓缺损等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听力重建联合耳廓再造术。虽然多数患者听力并未受到影响,但针对部分双侧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病人而言,恢复听力功能的手术至关重要。单侧小耳畸形患儿是否能够进行外耳道成形术这一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指出单侧小耳畸形患儿行为异常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若患儿满足手术适应证且有重建听力的需求,则需接受手术。

耳廓再造联合外耳道成形手术对技术要求较高,因为事先开展耳廓再造术必将会影响外耳道成形术的实施。先进行外耳道成形术又会产生瘢痕,影响血运,不利于耳廓再造术的实施。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目前多家医院完美的兼顾了两种手术的联合应用。河南省人民医院在2008年就成功的开展了这一手术,在整形外科与耳鼻喉科的共同合作下,实现了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

总而言之,先天性小耳畸形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发展,家长应当予以重视,在适当时机下进行手术治疗。本文就小耳畸形的手术治疗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对患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