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EB病毒相关结外鼻型 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6
/ 2

皮肤 EB病毒相关结外鼻型 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黄小燕

简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四川简阳 641400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phoma,nasal type,ENKL)是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外的一类淋巴瘤,主要发生在鼻腔,也可发生在上呼吸道的其他位置,,如咽喉、扁桃体等部位,此外,还可发生于皮肤、消化道、唾液腺等部位。现就近期确诊的一例原发于皮肤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报告如下,并作相应的文献复习。

1.病历资料

患者,女,27岁,主因“反复皮下结节6+月,咳嗽咯痰1+月”于2020-02-21于我科就诊。2019年8月,患者双下肢、躯干部、前臂出现红色丘疹(以双下肢多发),逐渐增多增大融合成皮下结节、硬斑,患处肿胀、疼痛、破溃、糜烂、结痂,遗留色素沉着,伴颜面部浮肿,伴鼻塞、偶有咳嗽、咳痰,无发热、进行性消瘦等,于当地医院使用小剂量激素后症状能缓解。平素身体一般,曾行人工流产术,对阿莫西林过敏,否认其他疾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患者。

2.体格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可,T36.6℃   P:79次/分  R:19次/分   BP:88/46mmHg 。口鼻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颜面部、眼睑浮肿,双肺呼吸音增粗,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膝关节以下肿胀,轻度凹陷性水肿。皮肤检查:全身皮肤颜色色素沉着,双眼部位及面部有水肿(图1),弹性减弱,全身多处皮肤硬节,以下肢及前臂为主,部分破溃面已结痂(图2),右足底内侧破溃处有黄色渗出液(图3),破损处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

血管炎五项、HIV-Ab、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正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A、ENA谱、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抗体IgG、铁蛋白正常。免疫球蛋白G 26.5g/L。肌酶提示:乳酸脱氢酶 441U/L,肌酸激酶 509U/L。肿瘤标记物:CEA 3.84ng/ml、CA-153 37.24U/ml、NSE 20.51ng/ml、CA-50、CA-125、CA-199、CA-242、CA72-4、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AFP、铁蛋白、人附睾蛋白、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正常。新冠病毒抗体IgG IgM阴性,胸部CT: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散在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考虑感染性病变,病毒性肺炎待排,请结合临床病史及复查。肌炎抗体回示SRP+,NXP2抗体2+,余阴性,皮质醇节律、T-SPOT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学提示 目前BM未见特殊异常细胞,请结合临床。骨髓活检提示:造血组织与脂肪之比约1:1,粒红比约3-4:1,巨核2-4个/HP,可见一些中等大的细胞,建议行免疫组化检测协助诊断。进一步行骨髓免疫组化提示:CD3(+,少数),CD20(-),CD79a(+,少数),CD5(+,少数),CD23(-), CD10(+,部分),bcl-6(-), CD21(-), MUM-1(+,少数), CyclinD1(-), MPO(+,部分), CD235a(+,部分),Ki-67(+,约30%),目前诊断肿瘤证据不足,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活跃,请结合临床及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考虑。骨髓免疫分型提示:FCM分析,未见明显异常表型细胞群,请结合临床。甲状腺彩超:甲状腺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锁骨上窝及左侧颈部IV区淋巴结长大。乳腺彩超:左乳囊肿 BI-RADS 2类;双侧腋窝淋巴结长大,皮质增厚。腹股沟淋巴结彩超: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长大,皮质增厚。右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细针穿刺,结果回示:查见增生的淋巴样细胞,请结合临床。左大腿皮下结节活检提示:真皮附属器周围及皮下脂肪均见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核小至中等大,核形不规则,伴少量浆细胞及单核样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内呈全小叶脂膜炎样改变伴坏死,并见较多核分裂象,综上病理形态学改变尚不能排除皮肤T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请结合临床。皮下结节上级医院会诊并行免疫组化回示:真皮及皮下脂肪中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伴坏死。部分淋巴样细胞体积中等偏小,核型不规则,形态不典型,周围血管浸润。免疫表型检测示:不典型淋巴样细胞CD20(-),CD3(+,p),CD56(+),TIA-1(+),粒酶B(+),Ki67(+,约50%),抗酸染色(-),六氨银染色(-),基因重排检测未查见TCRG克隆性增生。确诊支持EB病毒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符合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侵袭性)浸润。转入血液科行周期性化疗。

4.讨论

 Ep s t e i n -Ba r rVi r us (EBV) 现在正式名称为人疱疹病毒 4型 (Hu ma nh e r pe sv i r i s 4, HHV -4) ,属于疱疹病毒科。正常成年人群感染率达 95%以上 ,但是大部分人为潜伏感染 。EBV可以感染 B细胞、T细胞 、NK细胞以及上皮细胞 ,其感染分为潜伏感染和增殖感染。潜伏感染时其基因组呈环状游离体单独存在 ,只产生有限的相关抗原; 而在 增殖感染时则呈线状,产生诸如早期抗原(EA) 、衣壳抗原 (VCA) 、病毒膜抗原(MA) 等[ 1] 。 EBV相关性皮肤病有 NK/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 T细胞淋巴瘤,慢性活动性 EB病毒感染 ,种痘样水疱 病 ,种痘样皮T细胞淋巴瘤,蚊虫叮咬过敏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特别是鼻 /鼻型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 T细胞淋巴瘤和种痘样皮肤 T细胞淋巴瘤 较为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 2] 。

皮肤 NK /T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学上表现为以真皮深层为主的致密浸润,常侵袭至皮下脂肪层, 而呈现皮下脂膜样形态。典型浸润以血管为中心, 往往具有血管破坏性,同时伴有广泛的细胞凋亡和带状分布的坏死。亲表皮性少见[ 3-4] 。免疫组化表现 CD 2、CD 56、CD 3( 胞浆 ) 、TI A 1阳 性, CD 3( 表面 ) 阴性,肿瘤细胞中有 EBV -DNA ,EBER原位 杂交阳性,同时可发生 TCR基因重排[ 5]。

ENKTL-N 归属于成熟 T 细胞和 NK 细胞淋巴 瘤,在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中较为常见,与 EBV 流行 区域相关。ENKTL-N 80%以上发生于鼻腔和鼻旁窦 区域,皮肤受累约见于 26%的患者,文献报道男女比 例约1~3∶1,中位发病年龄 36~73 岁 [1, 3-5]。临床将 CNKTL 分为原发(primary CNKTL, PCNKTL)及继发 (secondary CNKTL, SCNKTL)两类,有学者将 PCNK- TL 定义为初诊时以皮肤病变为惟一表现,不考虑随 后的其他部位的播散[6],但多数患者在数月后发生皮肤外损害[7]。 皮肤损害是 CNKTL 最直观的表现,常见的损害包 括皮下结节、丘疹、斑块及溃疡等[8]。皮损常以四肢为首发, 躯干部逐渐受累,Lee 等报告 45 例 CNKTL 患者,皮 损可遍及四肢和躯干,均首发于四肢,下肢多见(64%), 以皮下结节为表现的占 42%,溃疡占 22%;PCNKTL 较 SCNKTL 略有不同,Soci C 等[9]观察 18 例 CNKTL 患者发 现 90%原发者皮损局限于 1 个区域,50%继发者皮损 超过2个以上区域。

参考文献:

[ 1 ]  斉田,俊明, 飯塚一. 皮膚疾患 の最新医療[ M ]. 東京: 先端医療技術研究所, 2006: 239-242

[ 2 ]  朱学俊,孙建方. 皮肤病理学[M ] .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 2007: 1415-1421.

[3]赵冰冰, 王黎, 沈志祥,等.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起病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3(3):301-304.

[4]刘利蓉, 谭俊峰, 施鹏飞,等. 以噬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白血病·淋巴瘤, 2019, 28(7):427-429.

[5]淮北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例及文献复习[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3):280-282.

[6]吴荻, 张学美. EB病毒相关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6, v.22(04):89-93.

[7]梁蓉, 陈协群, 王哲, et al.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17例临床病理分析[J]. 白血病.淋巴瘤, 2013(4):215-219.

[8]张奕杰, 杨万军, 刘丽华,等. 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一例[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 011(004):239-241.

[9]Soci C , Zhang A , Bao X Y , et al. Nanowire Photodetectors[J]. Journal of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 2010, 10(3):1430-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