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1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及护理

胡中艳

新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500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痛风急性发作表现为夜间或凌晨因关节痛而惊醒,随后疼痛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或绞噬样,病人痛苦难忍。关节局部表现为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在临床护理中发现,痛风急性发作大部分是有诱因的,而这些诱因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有效地护理干预对减少诱因发生,进而控制急性发作起到重要作用。

        1 护理干预措施

        1.1饮食指导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会根据医嘱告诉病人要低嘌呤饮食,但往往病人的依从性不高,特别是初次患病的病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低嘌呤饮食,为什么要低嘌呤饮食。我们会加强宣教,告诉病人:1)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哈、蟹黄等海味及浓肉汤。限制嘌呤摄入,患者急性期应选用含嘌呤极低的牛奶、鸡蛋为膳食中主要的优质蛋白来源,以精面、白米为热量的主要来源,选择含嘌呤低的蔬菜和水果,限制脂肪量。缓解期给予正常平衡膳食,可适当选用中等量的嘌呤食物,但肉类和鱼类食物均应先煮,弃汤后再烹调,因50%的嘌呤可溶于汤内。2)严格戒饮各种酒类。3)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面食、薯类、杂粮等,因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泄。4)多吃含碱丰富的蔬菜水果,以助尿酸排出,但菠菜、蘑菇、芦笋含嘌呤较多,应少吃。5)低盐低脂饮食,食盐中的钠有促使尿酸沉淀的作用;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阻碍肾脏排泄尿酸。6)多喝水,为了增加尿排量,利于尿酸排出,防止尿酸盐的形成和沉积,只有肾功能正常,每天应喝水2000-3000ML,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为防止尿液浓缩,病人在睡前或半夜醒来也要饮水。

1.2 生活指导  注意保暖和避寒;穿宽松鞋袜,避免足部血运差;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关节损伤;注意精神调节,避免精神刺激、情绪紧张;适当运动,减轻体重。

        1.3 用药护理  痛风急性发作,病人疼痛难忍,按医嘱尽早给予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并严格按医嘱给药,认真观察不良反应,特别是大剂量使用秋水仙碱时。因为秋水仙碱虽然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快速特效药,但由于该药不良反应大,且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容易发生中毒,常导致明显的胃肠道症状、白细胞降低或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另外,双氢克尿塞、速尿、利尿酸、阿司匹林等药物均能抑制尿酸排出,告诫病人避免使用。

        1.4 急性发作的护理嘱病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局部可给予中药外敷。病人在发作期间,护士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另外,由于病人疼痛难忍,情绪异常紧张,我们在精神上要给予支持,解除恐惧心理;在生活上要给予帮助,做好基础护理,尽快控制发作。

        1.5 出院指导  告诫病人,本病是可以反复发作的。出院后必须定期到专家门诊复诊,复查血尿酸、尿常规,按医嘱用药,控制尿酸水平;并长期进行饮食控制及自我的生活调理,这样才可以避免诱因,减少复发。

        1.6 扩大宣教范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为了更好地预防痛风急性发作,以及最大限度地改善痛风病人的预后,做好宣教工作。对痛风病人家属进行普查,及早发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做到早防、早治。

        2 讨论

        2.1 饮食控制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关键。嘌呤是细胞核物质的组成元素,不仅机体代谢会产生嘌呤,几乎所有动物细胞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嘌呤成分,食物来源的嘌呤大部分生成尿酸,所以从食物中摄取嘌呤量的多少,对尿酸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痛风病人存在有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的障碍,病人暴饮暴食后(或进食高嘌呤饮食后)血尿酸水平急剧上升,导致痛风急性发作。酒类一方面使体内乳酸堆积,而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能促使腺嘌呤核苷酸加速分解而使尿酸增加,此外还可提供嘌呤原料,如啤酒类即含大量鸟苷,所以,一次性大量饮酒可使血尿酸明显升高,致痛风急性发作,慢性少量会刺激嘌呤合成增加,使血和尿液的尿酸水平升高。因此,痛风病人必须控制饮食。

        2.2 控制尿酸水平和碱化尿酸对预防痛风急性发作非常重要。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单靠控制饮食是不够的,因为当血尿酸持续高浓度或急剧波动时都会诱发痛风发作,故应给以降尿酸药物治疗,初次使用将尿酸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治疗量,以免血尿酸急剧下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也可预防性服用秋水仙碱。另外,有研究报道,痛风病人在没有进行碱化尿液时,尿液PH值均<5~5.5,而尿酸在酸性的尿液或关节液中不易溶解,易引起尿路结石或关节痛风石,只有尿液ph值上升至6以上,尿酸多呈游离状态,才很少尿酸结晶,利于排出体外,所以需加用碱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