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指握力球预防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分指握力球预防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评价

王华

武进人民医院 江苏省 常州市 21300

【摘要】目的:分析分指握力球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3月ICU危重患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手腕约束,2019年4月-7月ICU危重患者40例为实验组,选取分指握力球进行手部约束,观察两组患者拔管风险与手腕约束皮肤损伤状况。结果:对照组拔管风险率42.5%,实验组拔管风险率5%,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手腕约束处红肿和皮肤损伤比较时,对照组发生率37.5%,实验组发生率2.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指握力球的使用,具有较为理想约束效果,可以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具有较高舒适性。

【关键词】分指握力球;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

因ICU患者需要留置多种管道,极易发生不同不良事件,其中非计划性拔管(UEX)具有较高发病率,也是衡量工作质量主要标准。UEX主要是指:未经医护人员许可自主拔除插管,同时还会出现导管意外脱落事件、医护人员错误操作等,其发生率达到3.9%-14.0%,若是未进行有效处理,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为了预防发生UEX,应选择肢体约束与镇静镇痛的治疗,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所以,为了降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本文选取80例ICU危重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7月ICU危重患者80例,具体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7-88岁,中位数52.5岁。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18-89岁,中位数53.5岁。纳入标准:患者病情危重,应予以导尿管和气管插管等;上肢肌力超过2级,经Glasgow昏迷评分,超过8分,需要进行保护约束。排除标准:孕妇与儿童;约束部位出现皮肤红肿和破损等患者。2组数据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选择常规护理,即向清醒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留置导管重要作用,明确自主拔管造成影响,叮嘱患者严禁自行拔管[2]。对于可以活动上肢,需要通过约束带进行手腕约束,以此对手部活动予以限制;当患者出现躁动情绪时,需要向患者进行镇静治疗;根据导管固定要求,向导管给予固定处理,若胶布出现污染、松脱时,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处理[3]

1.2.2实验组

每班接班均需要责任护士向患者予以评估,对于约束指征患者,应该进行约束,不同约束指征患者,应在主管医生指导下解除约束,整个约束过程,应先按照常规方式予以手腕约束,通过分指握力球实现手部有效约束[4]。在进行握力球的使用时,首先将球体放置在患者掌心,选择魔术贴进行五指固定,将绳带放置在手腕处,实现有效约束,避免握力球的掉落。患者翻身时,应对手指魔术贴进行检查,将其置于手指近节指骨,保证其具有较为理想固定效果,进而发挥分指握力球作用,避免发生非计划性拔管[5]

1.3 观察标准

(1)观察患者拔管风险率,每日九点进行留置管观察,工作日通过护士长、护理组长调查,周末需要由主班护士进行调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拔管风险等。(2)手腕约束红肿与皮肤损伤状况。患者每日翻身,均需要责任护士予以观察,同时对其手腕约束皮肤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录入,计量资料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5f167393eaf6b_html_4b68bf5d09f1ad85.gif ±s),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x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拔管风险率对比

对照组拔管风险率42.5%,实验组拔管风险率5%,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拔管风险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气管插管

导尿管

股静脉置管

总风险率

对照组

40

7

5

5

17(42.5%)

实验组

40

1

0

1

2(5%)

X2

12.4685

P

0.0004

2.2 手腕约束处红肿和皮肤损伤

在对患者进行手腕约束处红肿和皮肤损伤比较时,对照组发生率37.5%(15/40),实验组发生率2.5%(1/4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对患者予以手腕约束,气管插管、导尿管、股静脉置管发生拔管风险几率偏高,经观察发现,将患者手部放置在两侧,对其进行约束,会贴近导尿管与股静脉置管等;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来讲,由于病情需求床头应提高30°-45°高度,会造成导管外露较多。在患者进行手部约束时,移动臀部与上半身后,手指仍然会触碰导管。基于此,患者会存在躁动和意识不清等情绪,提高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如果单纯借助约束带进行固定,很难减少其发生风险,限制手部抓握行为至关重要。对于球拍式约束手套使用,主要是在此原理基础上设计形成,将其应用在临床中,主要是指:将患者五指置于手套中,预防受暴露外部发生管道拉扯,然而,当患者做出握拳动作,或患者情绪异常暴躁,均属于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在本文研究中,40例患者应用分指握力球进行约束固定,可以对手指曲张功能予以约束,预防手指和管道接触,降低拔管风险。

由此可见,分指握力球可以减少ICU危重患者拔管风险,降低手腕约束造成的红肿,同时还可以避免造成皮肤损伤,但本文研究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于气管插管、导尿管与股静脉置管中,需要对其展开全面研究。

参考文献:

[1]史广玲,刘夕珍.分指握力球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2):199-201.

[2]朱兰芳.ICU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研究进展[J].饮食保健,2018,5(46):115-116.

[3]林蓉.Rass评分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3):124-126.

[4]吴尧.强化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20):108-109.

[5]黎张双子,李亚玲,董天菊, 等.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11):81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