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邢红梅

忻州市中医院胃镜室, 山西忻州 034000

摘要 目的:研究和比较无痛胃肠镜和常规胃肠镜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内接受诊治的5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胃肠镜检查,观察组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检查方法之后的应用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操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和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和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肠胃镜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肠胃镜,对于常规肠胃镜来讲,无痛肠胃镜的安全性较高,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少,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常规胃肠镜临床应用安全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肠胃功能普遍降低,并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胃肠镜的检查需求逐渐增加,胃肠镜检查已经相对普遍化[1]。现阶段,无痛胃肠镜的使用范围正在扩大,相较于常规胃肠镜来说,无痛胃肠镜在检查时不会产生恶心反射、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2],从而减少患者恐惧、害怕、紧张等负面情绪,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促进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无痛胃镜是在普通胃镜检查的基础上,先通过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短效麻醉剂,帮助患者迅速进入镇静、睡眠状态,在毫无知觉中完成胃镜检查,并在检查完毕后迅速苏醒。由于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毫无痛苦,可以避免患者在痛苦状态下不自觉躁动引起的机械损伤,特别适合心理紧张、胆怯的患者。优势:可以在无痛胃镜下进行治疗,创伤小;在检查的过程中,对消化道出血、息肉、溃疡、狭窄等可以进行多种微创治疗。患者对整个检查无记忆、无痛苦,更能配合医生完成检查;

检查时间短,不计算检查前的准备时间,从开始到结束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无痛胃镜检查;

结果更精确,由于麻醉状态下胃肠蠕动减少,更便于发现细微病变。无痛胃镜具有放大的作用,能诊断一些微小病变甚至黏膜病变,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避免了常规胃镜检查中患者不自觉躁动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但是无痛胃肠镜的价格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因接受不了其昂贵价格而选择常规胃肠镜来进行检查。为此,我院选取了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内接受胃肠镜检查的5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两种胃肠镜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内接受诊治的5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把采用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6.35±2.1)岁,平均病程(4.1±0.5)周;把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4.95±2.3)岁,平均病程(4.5±0.2)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因此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检查之前禁食12小时,禁饮10小时,保持空腹状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肠镜检查。检查之前,给予胃镜患者一瓶10ml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给予肠镜患者50%的硫酸镁。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操作。具体过程为:给予胃镜患者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给予肠镜患者硫酸镁,并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和基本的操作流程,使其对整个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之后请专业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麻醉的主要药品为丙泊酚,麻醉方式为静脉滴注,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当患者完全失去意识之后,主任医师进行胃肠镜检查。两组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操作时,医师的动作一定要温柔,切忌操作反复进行。

1.3观察指标

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镜的操作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操作效果分为优良(检查过程顺利完成,操作过程无痛感,未发生呕吐、恶心反射等不良事件)、良好(检查过程基本顺利,操作过程基本无痛感,但出现恶心、咽喉反射等情况)、不良(检查过程中疼痛感强烈,操作无法顺利进行)。其中,总优良率为优良率和良好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E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用X²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胃肠镜操作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胃肠镜操作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和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胃肠镜操作效果比较[n(%)]

分组(n)

优良

良好

不良

总优良率

观察组(n=28)

17(60.71)

10(35.71)

1(3.57)

27(96.42)

对照组(n=28)

12(42.85)

8(28.57)

8(28.57)

20(71.42)

2

-

-

-

6.487

P值

-

-

-

0.01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无痛胃肠镜检查之后出现恶心、咽喉反射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和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分组(n)

恶心

咽喉反射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n=28)

1(3.57)

0(30.39)

1(3.57)

对照组(n=28)

10(35.71)

2(7.14)

12(42.85)

2

-

-

14.8571

P值

-

-

0.0001

  1. 讨论

目前来讲,常规胃肠镜是比较普遍的检查操作,但因为常规胃镜和常规肠镜技术上的缺陷导致其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容易产生恶心、咽喉反射、呕吐等反应,严重者还会因为胃肠管被牵扯到而产生剧痛[3],使患者难以忍受。患者在选择常规胃肠镜进行检查时,多数会因为其疼痛感难以承受而放弃检查,从而导致患者就诊时间延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直到中期或者晚期才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低下。无痛胃肠镜技术是在患者麻醉状态下进行的一种检查操作技术,其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为丙泊酚[4],起效速度快,药效时间短,镇痛效果好,能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胃肠镜的操作难度。

由此次研究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胃肠镜操作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和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无痛胃肠镜检查之后出现恶心、咽喉反射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和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痛胃肠镜的操作效果和镇痛效果均优于常规胃肠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被广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吴孟杰.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2017,31(00):70-71.

[2]李旭彤,曹双军,李伟男等.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对比分析[J].2016,4(30):252-258.

[3]王晓玲,胡霁.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比较[J].2016,4(30):141-145.

[4]沈学伟.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探讨[J].2016,3(22):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