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化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流程化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李建辉

西部战区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目的:观察流程化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4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即患者均施行靶向治疗,但参照组为传统护理,观察组为流程化护理,比较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参照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5.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于靶向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流程化护理模式,既可改善机体心理状态,还可预防用药后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流程化护理;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心理状态;用药不良反应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统称,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往往会累及全身组织器官,呈现进展快和病情危重的特点。目前该病是以靶向治疗为主,即在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生长、发展、转移的前提下,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在此过程中联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改善机体心理状态,还可预防靶向治疗带来的药物副作用,增强患者生活质量[1]。择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40例,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时段内诊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4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值为11:9;年龄最高值为73岁,最低值为40岁,平均数为(56.6±11.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值为12:8;年龄最高值为75岁,最低值为42岁,平均数为(56.1±12.3)岁。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

    1. 方法

患者均施行靶向治疗,但参照组为传统护理,即详细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稳控情绪;合理配置药液,针对靶向治疗不良反应予以及时救治。观察组为流程化护理,具体为以下几方面:

  1. 病情评估。于靶向治疗期间,应预先做好患者躯体状况的评估,且做好基础病症的把控,预防心肺功能异常;依据患者理解能力,详细阐述药物用法用量、配置方式和保存方法、副作用等;做好护士岗位培训,以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为前提,保证护理工作的稳步施行。

  2. 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全方位评估患者情绪变化,指导患者勇于表达内心想法,不仅可解决其内心疑虑,还可为患者提供支持与鼓励,满足其心理及生理需求;详细说明靶向治疗的优势,通过药物安全性、注意事项的控制,增强疾病治疗信心[2]

  3. 用药护理。药物输注过程中,应调整至最佳输液速度,若给药0.5h后未见不良反应可提高输液速度;若患者表现为恶心、畏寒和胸闷、心悸等状况,应减缓输液速度,依据患者症状表现施以针对性护理。若为畏寒,可用毛毯予以保暖;若为高热,可施行物理降温操作,特殊时可改为药物降温;若为皮痒,则应禁止搔抓,且做好皮肤组织清洁工作;若为过敏,则应中断药物治疗,施行心电监护和抗过敏操作。

  4. 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恶性淋巴瘤的致病诱因、并发症和预后效果,再依据躯体指标调整最佳饮食结构,增加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易消化类软食的摄取,少食多餐,预防暴饮暴食[3]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即心理状态涉及SAS评分、SDS评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较差;用药不良反应涉及恶心呕吐、皮疹瘙痒、寒战发热[4]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5f168b5193ac6_html_c7634f43e06ad9f1.gif ±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评分[n、5f168b5193ac6_html_c7634f43e06ad9f1.gif ±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n=20)

69.82±6.43

45.54±1.40

68.73±3.18

49.67±3.48

观察组(n=20)

70.14±6.69

32.19±1.52

70.21±2.07

33.11±2.47

t

0.1542

28.8909

1.7443

17.3542

P

0.8782

<0.05

0.0892

<0.05

2.2 比较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参照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5.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n、%]

组别

恶心呕吐

皮疹瘙痒

寒战发热

总发生率

参照组(n=20)

3(15.00)

2(10.00)

1(5.00)

6(30.00)

观察组(n=20)

1(5.00)

0(0.00)

0(0.00)

1(5.00)

t

4.3290

P

0.0374

3、讨论

淋巴瘤是源于淋巴结、淋巴组织导致的恶性肿瘤,特别为恶性淋巴瘤,对化疗药存在极强的敏感性,经及时且有效的化疗操作,可增强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现代医疗模式下,靶向治疗是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首选,但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也会阻碍治疗效果,而流程化护理措施的施行,能够在规范护理行为的同时,增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案的认知,预防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强化生存质量[5]。综上,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于靶向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流程化护理模式,既可改善机体心理状态,还可预防用药后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冯洁.流程化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9):3179-3181.

[2]许宝惠.恶性淋巴瘤患者靶向治疗中运用流程化护理干预的效果[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78-79+81.

[3]司徒雪华,余锦嫦,甄惠对.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中流程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7):152-154.

[4]王秀花,殷淑君.流程化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95-95.

[5]陈素红,柯娜,刘杏仙,马蕊,梁梅兴.流程化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