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机体及心理应激表现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护理干预对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机体及心理应激表现的影响

周佳英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的92例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6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统计两组临床价值。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机体表现有所改善,各项数据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对于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在其中运用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部肿瘤切除术;护理干预;心理表现;机体反应

脑部肿瘤切除术具有一定风险,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心理活动会发生变化,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1],而这些不良心理会影响手术效果,从而出现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治疗。本文以我院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为例,分析护理干预体系用于其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基础资料

研究于2017年3月-2019年2月进行,抽取此阶段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92,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实验组(46例)与参照组(46例);据资料统计,实验组中,男(n=25),女(n=21),年龄区间26-64岁,平均年龄为(45.26±0.23)岁;参照组中,男(n=24),女(n=22),年龄区间27-62岁,平均年龄为(45.28±0.21)岁。数据检验,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患者均自愿参与。

    1. 研究方法

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法,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观察其手术结果等。实验组运用护理干预法,具体措施为:(1)健康教育:患者生病后,对疾病知识不了解,会影响治疗依从性[2]。护理人员要耐心对其讲解脑部肿瘤知识,提升患者疾病认知,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告知患者,术后若出现疼痛感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过于恐慌,若不适感严重要立即告知医生;(2)心理护理:多数患者认为脑部肿瘤手术会留下后遗症,导致心理压力加大,护理人员要多与其沟通,将手术成功的案例告知患者,让其树立治疗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3)行为护理:纠正患者错误的生活习惯,指导其健康饮食[3],将手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患者,若其恢复的较好,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机能。

    1. 观察指标

(1)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情况;(2)心理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每个量表均为20个项目,50分以上为焦虑,54分以上为抑郁,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

    1. 统计学意义

运用SPSS19.0计算数据,计量以(`x±s)显示,行t检验,结果p<0.05时,说明统计学符合意义。

  1. 结果

2.1 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对比

见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相关指标基本一致。护理后,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更为稳定,与参照组检验,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1:两组相关指标分析(5f168d7e8d026_html_394c79c628d3a10.gif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6

63.51±0.24

67.95±0.83

71.35±0.52

76.48±0.84

参照组

46

63.49±0.26

74.16±0.86

71.36±0.53

83.46±0.91

t值

0.3833

35.2395

0.0913

38.2264

P值

0.7024

0.0000

0.9274

0.0000

2.2 心理状态对比

表2显示,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明显,而护理后,实验组改善的更加明显,组间数据计算,统计学显示意义(p<0.05)。

2:比较两组心理情绪(

5f168d7e8d026_html_394c79c628d3a10.gif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6

53.14±0.24

18.42±0.65

55.96±0.57

20.38±0.43

参照组

46

53.12±0.25

26.59±0.68

55.98±0.54

31.42±0.82

t值

0.3914

58.9052

0.1727

80.8689

P值

0.6964

0.0000

0.8632

0.0000

  1. 讨论

脑部肿瘤在临床比较常见,患者诊断出此病后,会出现肢体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4]。一般来说,脑部肿瘤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通过切除肿瘤,剥离病变组织,然后让患者慢慢康复。但手术具有创伤性,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伤害,加之面对手术,患者会存在恐惧感,身心出现应激反应,给手术效果带来影响。针对此种情况,临床要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减轻其机体与心理应激表现。常规护理在此方面没有明显优势,而护理干预的出现,立足于常规护理,整合了相关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干预不仅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特点,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尽量满足其护理需求[5],符合现代护理医学的发展趋势。另外,心理护理的加入,关注患者内心活动,鼓励其勇敢表达自身感受,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后,其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下降,平均动脉压与心率趋于稳定,效果明显好于护理前,显示了此法的优势,说明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结合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特点,将护理干预法用于其中,有利于提升手术效果,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对消除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有一定帮助,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陈素明,邓小灵,林细琴等.全面护理干预在脑部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0):83-85.

[2]张夏夏.脑部肿瘤放疗诱发癫痫的临床护理观察[J].母婴世界,2016(10):152,156.

[3]杜黎辉.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5):101,103.

[4]王春娟.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5):416-417.

[5]郑丹华,朱俊玉,刘光娥等.右旋美托咪啶预防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期拔管应激反应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1165-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