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刘晓岚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当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正确理解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重要作用。对于多数患者来讲,在服药过程中容易把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与药物的副作用联系起来,通常认为副作用均是不良反应,两者无任何区别。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多数药物来讲,两者并不能画“=”。在药物说明书内,往往是以“不良反应”的描述为主,并未对“副作用”进行明确说明,从而导致患者无法正确理解两者区别。

1 什么是副作用

所谓药品副作用主要是指:按照正常剂量进行药品服用时,患者出现和用药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比如:阿托品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功效,同时有较强扩大瞳孔和减少唾液分泌的作用,因此在腹痛患者利用阿托品的解痉作用时,极易出现视物模糊、口干等副作用。

药品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呈现两重性特点,是指它们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也可以转化为治疗作用。如麻黄碱有升高血压与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在对低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升高血压,但因又兴奋了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易引发失眠,属于药物副作用;反之,若对精神抑郁患者进行治疗,除了会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之外,也会引发血压上升,属于药物副作用。

严格说来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但通常情况下,副作用临床表现较为轻微,通常在停药后快速消失,且不一定每个人每次使用药物都会出现。医生在治疗同种疾病时应综合考虑,优选药效接近、副作用小的药物来给予患者治疗。

2 什么是不良反应

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按照正常用法、用量下,患者出现和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结合不良反应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不良反应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几点:(1)A型反应:呈现药品药理作用持续延长,通常具有较高发病率,比较容易预测,且死亡率偏低,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例如抗凝血药造成出血症状、安眠药引发嗜睡等。(2)B型反应:和药品自身药理作用不相关,通常发病率偏低,但呈现较高死亡率,B型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等。例如:青霉素引发过敏反应、非那西丁引起膀胱癌等。(3)C型反应:如果无法划分为A型与B型不良反应,均归属C型,其特点包括发病率较高、患者的用药史比较复杂、非特异性、缺少具体时间关系、且存在较长的潜伏期。例如妇女妊娠期大剂量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青春期后可能发生阴道腺癌可能。

若要预防不良反应,则需要严格按照其医嘱和用药标准进行。例如严禁滥用药物,应该根据医嘱使用,尤其是激素或抗菌药物等;对疾病进行治疗时,应该选择药效相似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及时告知医生自身存在的用药不良反应,以便于医生参考。

3 如何合理规避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如何在用药过程中正确利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合理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每个医生和老百姓都关心的问题。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全面落实临床合理用药,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药物功效,而且还能有效预防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合理用药包括以下几点:

3.1 安全性原则

所谓用药安全性主要是指:对于药品质量需要满足合格标准,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预防风险隐患。用药首先需要满足安全性原则,只有满足此项标准,才能更好实现合理用药。医疗机构需要加大不良反应监管力度,慎用较多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药物,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例如:一捻金包含朱砂,患儿在用它消食通便功效时,可能导致患儿汞中毒,故在使用过程需要高度注意。另外,在进行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还应该掌握药物配伍禁忌,预防毒副作用叠加,例如:一代头孢与氨基糖苷类对肾脏都有毒副作用,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尽量避免联合使用。

3.2 有效性原则

保证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需要科学选择药物,实现因病施治和辨明病症等,药物有效性属于选择药物重点。药物有效性具体划分为:解决致病原,有效治愈疾病;减缓疾病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疾病发生;预防出现不良反应等。在进行有效性评估时,主要是以显效、有效、无效等标准进行。

现阶段,药物说明书适应证偏多,在进行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并不突出的情况较多,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因为疗效低而出现滥用药物情况,不能根据自我感觉和经验服药。例如:抗菌药物的使用,实现较为理想抗感染治疗效果,治疗前需要展开药物敏感检查,按照结果科学选择抗菌药,预防滥用造成细菌耐药。

3.3 经济性

保证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再考虑用药经济性,其主要是指患者是否可以承受,如果药物安全、有效,但药物价格昂贵患者无法使用,更别提合理用药。药物经济性其并非是指降低用药剂量,只选择廉价药物,具体含义是指:患者用药治疗时,除了需要满足治疗效果之外,还应该不断降低用药成本,以缓解患者和社会经济压力。对于相同成分和相同质量药物,尽量选择最具经济性药物,比较容易被患者接受,使其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

3.4 适当性

严格按照医嘱、说明书用药,可以确保用药安全,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主要包括:(1)用药对象:同种疾病发生不同患者身上,因为个体差异,在药物选择方面需要予以全面权衡,还需要考虑特殊用药对象情况,例如:老人、儿童和孕产妇等。(2)时间:按照药物体内作用规律,在给药时间与间隔方面,需要将提升药效和降低副作用作为重点,例如:服用罗红霉素,需要在饭前空腹状态服用,以便于吸收;服用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时,需要在餐前立即服用等。(3)剂量:根据医嘱与说明书确定剂量,严格按照患者个体差异原则给药,特殊情况下,需要展开血药浓度的监测,科学设计初始剂量与推荐剂量。(4)适当途径和疗程,均属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关键,需要予以重视。

由此可见,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通常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仅表现为药物副作用,而且还表现为药物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等等。没有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无法达到药物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医师按照临床合理用药原则科学选择药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等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副作用等不良反应,从而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用药,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