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抗疫期间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实施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7
/ 2

新冠肺炎抗疫期间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实施体会

马君美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 重庆 40910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是指先前尚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的,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疾病,简称“新冠肺炎”。1月21 日国家卫健委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由于不同人群对该疾病的认知、预防措施、防控技术等知识缺乏,探究护理人员新冠肺炎健康知识宣传的具体内涵及实施策略,从而提高就诊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关键词】新冠肺炎;抗疫;护理;健康教育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对病例呼吸道标本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特点及病原学结果,判断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合并鼻塞、流涕以及咽痛和腹泻等[1]。对临床重症患者而言,发病一周后会合并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以及难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2]。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制定了新冠肺炎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并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策略,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实现院内医护人员、病员及陪护人员新冠肺炎零感染。

1.新冠肺炎抗疫期间护理健康教育内涵

2020年1月24日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3日我县首例新冠肺炎在我院确诊,面对突发的疫情形势,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职业素养,大力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随着新冠肺炎流行趋势扩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威胁,加之部分媒体负面宣传以及社会中不实谣言,引起部分地区出现社会恐慌,患者会遭受到周围人群歧视以及排挤,国家将新冠肺炎归属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防控措施,患者需要隔离治疗,家属不得陪护探视[3]。为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防范知识知晓程度,合理予以健康教育,从个人、家庭、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冠状病毒感染表现、疑似感染如何就诊、如何传播、密切接触者管理、如何预防等多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内涵设计,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单、广播宣传、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以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2.新冠肺炎抗疫期间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2.1新冠病毒危害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被证实存在人传人,目前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感冒样症状,应到辖区所在医疗机构就诊并配合新冠肺炎筛查;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医学观察者,不要恐慌、不要外出,并做好自身防护。

2.2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知识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过程中使用纸巾捂住口鼻,同时勤洗手,不要用脏手触碰口、眼、鼻,外出归来及饭前饭后及时洗手等;避免随地吐痰。避免聚餐: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商场、餐厅、影院、网吧等场所[4]。经常开窗通风,通风不低于15分钟。维持室内清洁:对室中门把手、遥控器以及手机、电话座机等常用公共物品,可采用干净湿毛巾、湿纸巾擦拭;病人及其陪护人员相互不串门,不聚集,不探视,建立病友微信交流群,加强微信沟通交流。

2.3正确佩戴口罩

将口罩颜色较深一面向外,有鼻夹一面向上,上下拉开褶皱,包覆住口鼻以及下颌,按捏鼻夹后,使之紧贴在鼻梁位置,防止出现侧漏。KN95口罩佩戴:将有标识一面向外,有金属条一遍向上,系紧固定口罩的带子,将口罩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在面部位置[5]。继续使用,将口罩取下后,对折放在专用塑料袋中。带上口罩检查:无论为头戴式、耳挂式口罩,佩戴后续进行气密性检查,双手捂住口罩,若有气体从鼻夹处泄露,需重新调整鼻夹,若气体从口罩两侧漏出,需调整头带、耳带位置,若无法密合需及时更换口罩型号。

2.34饮食、生活起居

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不要接触、捕猎、贩卖、购买以及加工、食用野生动物,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等食物;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提高自身免疫力。

2.5情志调理

加强心理疏导,正面宣传疫情形势,及时传递政府防控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小结

国家卫建委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规定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防控措施。同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因此,针对病员及其陪护人员,护理人员制定了新冠肺炎健康教育知识并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使其掌握日常防控知识,如正确佩戴口罩、洗手、日常生活活动等,提高防控意识及依从性,对实现院内医护人员、病员及陪护人员新冠肺炎零感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秋华,任哲.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源地消毒措 施[ 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 1): 59 62.

[2]张文福,何俊美,帖金凤,等.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 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 1): 63 67.

[3]LI Q,GUAN X,WU P,et al.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China,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J].N Engl J Med,2020,10.1056/NEJMoa2001316.

[4]柴光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防控对策和措施[ 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3, 31( 5): 385 38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5年版) [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