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8
/ 2

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

荆长友

宝清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600

摘要:目的探析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锻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生活护理、工作能力、康复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同时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康复锻炼;护理干预;骨科患者;护理;临床;研究

引言

随着人们户外生活的多样化,许多受伤的事故不断发生,使骨折患者逐年增多。骨折后,四肢血瘀阻滞经络,导致血流不畅。通常会出现愈合过程中的麻木、屈伸不良等。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内固定,但术后恢复缓慢,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压力,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的发展,促进了骨折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探讨探析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8-79岁,平均(49.63±2.33)岁;疾病类型: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22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7-78岁,平均(49.61±2.31)岁;疾病类型: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21例。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发现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组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5]:①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制定治疗方案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且均经影像学检查或手术确诊;②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完整;③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④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标准,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者;③合并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④合并严重内分泌疾病;⑤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各项临床工作。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并发症处理、术后病情观察及康复锻炼等。

观察组给予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后基础护理。术后对患者早期进水进食进行指导,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此来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8h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被动运动,术后1~2d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以此来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预防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切口护理,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预防切口感染等,同时加强翻身,安置合适的体位,预防压疮发生。(2)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开展医护的健康教育,核心为术后的康复锻炼,医生护士为患者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如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医生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必须的专业训练外,心理上的疏导也不能忽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引导,对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保证患者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康复工作,从而保证训练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有必要告知患者具体的训练计划,引导患者循序渐进的完成训练,避免出现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操之过急的现象,有效地减少因运动过量的问题而导致患者遭受二次伤害。2)进行被动康复锻炼。对于处于受伤早期的患者来说,由于术后不久所以不宜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要尽量减少对受伤处的压迫。在进行被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按摩,确保血液循环通常。对于在伤患处进行固定的患者来说,活动较为困难,但也不能放弃康复训练。此类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各个关节进行活动,每一关节活动次数在二十到三十次为宜。3)进行主动康复锻炼。当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后,身体条件逐渐转好,此时患者就可以进行主动康复训练,此阶段的训练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进行以放松肌肉为主的活动,从而促进血液流通,此阶段的训练强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条件进行制定。第二阶段的训练主要是以多关节配合运动为主,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训练。在进行第三阶段训练时,患者的固定器就可拆除,因此应当加强肢体训练,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肌肉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实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分析,所得数据检验方法分别为x2检验和t检验,当统计值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所示。

5f2e07932e942_html_92b174e9f4e4d2f9.png

3讨论

骨折术后疼痛可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其他不良情绪,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因此,有效的护理程序对促进患者伤口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医疗模式正朝着生物-心理-社会整合模式的方向发展。在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方法。通过功能锻炼,提高肌肉力量,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恢复血液供应,促进骨折愈合。传统护理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各种需求,从而增加了各种紧急情况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康复护理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学者认为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进行功能锻炼,并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在手术后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其恢复速度,从而促进伤患处更快愈合。在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盼,崔快,王彩琴.分阶段康复锻炼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1):1415-1416.

[2]李佳琪.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93+97.

[3]陈玉华.加速康复护理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28(21):47-48.

[4]孙雪梅.快速康复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护理体会[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9:609-610.

[5]褚文君.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