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基台细菌微渗漏引起种植体微间隙周围组织炎性渗出的实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0
/ 1
摘要目的通过大鼠体内实验探讨种植体-基台界面细菌微渗漏现象以及软组织炎症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在定制的种植体内部加入0.25 μ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悬液(109 CFU/ml),连接基台后置于含1 ml培养液的Ep(eppendorf)管中培养,7和14 d后取样接种于培养基,厌氧条件下继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选用雄性SD大鼠6只,拔除上颌双侧第一磨牙1个月后分别于各拔牙窝内植入1枚种植体,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枚)。黏膜下愈合1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清洁种植体内部后,实验组种植体内部加入0.25 μl Pg悬液(109 CFU/ml),阴性对照组加入0.25 μl牛脑心浸液,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材料,各组均连接消毒后的穿龈基台。二期手术后28 d取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种植体内细菌总量和Pg数量,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炎性渗出特征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培养7和14 d后取样接种的培养基上均可见Pg生长。实验组种植体内部Pg的拷贝数为102~104,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检测到Pg。同时,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微间隙周围结缔组织内存在炎性细胞聚集,从微间隙处向冠方和根方炎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少,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中仅存在散在炎性细胞。实验组冠方0.25~0.50 mm区域、冠方0.25 mm至微间隙处、微间隙处至根方0.25 mm区域、根方0.25~0.50 mm区域炎性细胞密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76(655)、1 673(1 245)、2 267(819)和895(162)个/mm2,均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相应位置[分别为201(180)、321(351)、309(236)和218(272)个/mm2](P<0.05)。结论大鼠口腔种植体内部的Pg可发生微渗漏,引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性渗出,且该炎性渗出的分布具有一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