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8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2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8例探究

黄玉双 1 闫敏 1 张艳秋 2

1.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2.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1~2020.1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4例,2019.1~2020.1,采取随机方法分组为对照组(37例)、研究组(37例),分别接受常规形式的通气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情况方面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通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方面研究组PaO2、PH、Sa0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各项气血指标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有助于患者治疗,推荐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一种起病急、危害严重的临床危急重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顽固性低血压症,例如严重感染、休克、手术、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等都会产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该病前期表现不明显,病情加重时可能会产生脏器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与健康[1]。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通气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本院为了观察其中机械通气治疗的具体方式与效果,展开了本次研究,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19.1~2020.1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4例,2019.1~2020.1,采取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37例)、研究组(37例),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中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43.9±5.1)岁,发病诱因:严重感染9例、手术13例、严重创伤10例、其他5例。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4~62岁、平均(43.4±5.9)岁,发病诱因:严重感染8例、手术16例、严重创伤9例、其他4例。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均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并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平喘解痉、吸氧、呼吸兴奋、营养支持等。然后予以对照组规形式的通气治疗。使用西门子Servoi呼吸机治疗,参数设置:呼吸机气压8~10cmH2O,呼吸频率12~16次/min,潮气量10~12ml/kg。之后根据患者治疗后的通气和氧和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气压,最高20cmH2O。予以研究组机械通气治疗。使用美国康伟公司提供的S/T-D双水平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患者选择舒适的面罩或鼻罩并用头带固定。呼吸机模式设置为S/T模式,参数设置:IPAP初始值6~8cmH2O,EPAP初始值2~3cmH2O,氧流量6~10cmH2O,呼吸比1:1,之后逐渐将IPAP和EPAP后调整为12~18cmH2O[2]

两组患者均全天持续辅助通气,进食、饮水或服药时可暂停。治疗期间均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的监测,包括动脉血气值、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氧和指数,以及神智、心率、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心电图等。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包括通气治疗时间和病死率。

(2)观察两组临床气血指标,包括PaO2(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Sa02(血氧饱和度)四项。

2以及。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处理样本数据,计量资料包括通气时间和临床气血指标,以“5f33943b3cb24_html_cc934f2f3005f882.gif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病死率,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统计学差异意义。

  1. 结果

2.1治疗情况观察

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通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情况观察

组别

病死率

通气治疗时间(d)

研究组

2(5.41%)

6.81±2.35

对照组

8(21.62%)

11.68±3.55

t/x2

4.163

6.835

P

0.041

0.000

2.2临床指标观察

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PH、Sa0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生临床指标观察(

5f33943b3cb24_html_cc934f2f3005f882.gif ±s)

组别

PaO2(mmHg)

PaCO2(mmHg)

PH

Sa02(%)

研究组

84.31±10.71

53.49±7.92

7.48±0.12

88.45±8.70

对照组

72.11±9.83

80.47±10.23

7.02±0.25

70.38±10.21

t

5.105

12.685

10.090

7.194

P

0.000

0.000

0.000

0000

  1.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难治性低血压症以及进行性呼吸窘迫,常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通气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对急性呼吸窘迫的通知治疗方法与效果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机械通气的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通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方面研究组PaO2、PH、Sa0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效果显著。具体来讲,研究中应用的机械通气治疗属于一种无创通气治疗,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改善患者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指标,并且无需进行气管切开、插管,可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损伤。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科学规范操作、加强监护,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变化及时调节通气设置(压力水平、通气时间和次数等),并对清醒患者做好宣教工作,焦躁、不配合适当予以镇静剂[3]

综上可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各项气血指标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有助于患者治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 仇晟, 王美菊, 焦玉丁,等.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转归的预测因素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8.

  2. 曾宪飞, 卢东雪, 张西京,等. 5种血清学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588-592.

  3. 程江丽, 杨杰, 康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设定的方法[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