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2
/ 2

我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武玉梅 王言岭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恒欣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3400

摘要:2007年10月,在我国十七大报告中,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首次被提出来,作为我国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全年实现小康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未能取得预期成效、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实施未达到制度设计目标、药品价格不合理等。由于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相关,所以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备受关注。针对目前药品供应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已成为了新医改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首要任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促进群众用药和药品企业生产供应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还能推进药品供应和药品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不断进入深入改革,因而对医院药品供应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机构药品的加成逐渐取消,以药养医的现象不复存在。因此,想要更好的维持医院的综合经营效益,各医院探索将现代化先进系统融入到医院药品供应保障管理中去,不断运用各大医院现有的先进信息平台,进而努力探索医院药品供应保障管理新模式,进而达到更方便、高效、安全以及便捷的目的,不断提高医院对所有患者的医疗保障能力。这对医院和患者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探讨医院药品供应保障新模式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我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 药品研发投入强度不足

据统计分析,我国在药品研发上的投入经费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投入平均强度仅1.66%。通常认为,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1%或者更低的企业是难以获得生存的,占2%可以维持运营,只有占5%以上才具备竞争力。无论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我国在药品研发上的资金投入都较低,甚至连药品的广告投入都比研发投入多,这就会对新药的研发能力产生阻碍。

1.2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在选药品上,通常是采取库抽组法或者专家经验决策法,其标准无统一、详细的操作规范,没有强力的证据支撑,过于粗放。有研究对上述两种遴选方法进行了改善,提出了创新型的层次分析法、背包模型法,以替代上述两种方法,并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例进行示范,结果发现这两种创新型方法值得借鉴运用。在时效上,规定每两年就要对医保目录进行1次调整,每年进行1次新药增补,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药品目录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无法适应我国疾病谱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保障水平的变化情况。

1.3应急供应保障机制不健全,安全性差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是对我国应急供应保障机制的一次重大考验,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得益于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千方百计保供应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但也暴露出我国在应急供应保障机制中长期存在的不足和体系性缺陷。应急物资的来源包括国家储备、社会捐赠、动员生产等。在疫情爆发初期,发现应急物资供应紧缺,无序使用;工业生产底数不清,战略储备短缺;社会捐赠缺乏公开透明;回收处理重视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现亟需完善应急供应保障机制,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完善科学战略储备,提升应急生产机动性和应急调拨分配的及时性,提高药品供应链应急供应保障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改善我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对策

2.1加大药品的研发力度与投入

扩大制药业时,应高度重视市场集中度和新药研发,以提高制药创新能力。这不仅保证了药品数量的及时供应,而且还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如果创新能力不足,外国企业将长期掌握专利药品和药品原件市场,严重影响我国药品的供应和支付能力。药品资源整合不仅需要注重新药,还需要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优势,深入开发中国产药品资源,加强中成药的研发。.

2.2建立药品支付价标准及价格谈判机制

政府应当在尊重市场相关方权益的前提下采取间接干预的方式对医院的药品价格进行管理,如以医保支付价为核心、专利药等特殊药品的价格谈判机制等。通过标准化的医保支付价,医院能够支配价差利润,从而就会提高其药品压价动力以及使用性价比较高的药品的积极性。先从常见的药品开始制定高于医院实际进价的医保支付价,患者再支付少量费用,虽然要医保支付较大的费用,但是相比于让患者使用价格贵却效果一般的药品,这样不仅能让医院获得相应的收益,还能够令药品企业、医院积极性的挫伤社会成本减少,更有利于社会效益的增加。目前,分别由药监、医药和物价等部门对药品审批、质量监管、生产流通和药品定价等工作进行管理,这样就极易出现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应当尽快加强对医药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其分工、协作且责任明确的协同管理机制,从而保障当前的药品供应,同时还可促进药品供应保障的发展与创新,令我国的药品供应体系趋于完整.

2.3优化采购管理

在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设计期间,HIS导入供应链的订单预测和自动化捕获的功能可以根据库存水平以及需求的预测分析结果生成采购订单,并借助HIS辅助功能,实现采购管理工作,自动化的生成订单,通过药师进行审批,并形成采购订单,同时将订单贡献给医药公司。借助对采购、库存、运输等方面的供应链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的减少流通的环节、成本,并降低一些不良的商业行为现象,为医院与企业的信息交流、物品流通等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此同时,医院方面可以借助这一种优化的采购管理模式节省原本药品流通的管理成本,提高不同环节的运转效率以及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

2.4保障药品可获得性

充足的药品是市场上可买到的临床需要的药品。药品数量是确定药品供应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促进和便利其他药品的上市,各国正在采取政策措施,如发展工业、改革许可证制度、建立经批准的绿色通道、指导儿童药品的开发和促进非专利药品的开发。所谓高质量的药品,是指市场上提供的药品符合国家标准。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的质量。为了不断提高药品质量,除其他外,将对仿制药质量和有效性的一致性进行评估,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对辅助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修改,提高生产水平,并公布生产企业的检验和检验信息。广泛的药品供应意味着药品的市场数量符合市场要求。药品生产是药品供应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药品市场的脆弱性,各国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例如启动基本药品的小型生产试点项目,建立低需求药品的市场准入,集中建设小型药品,完善药品待命机制,以及建立瓶颈监测报告制度。

结束语

我国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针对目前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将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完善才可令其实施效果获得保证,从而令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建伟.药品供应保障还需哪些政策护航[N].医药经济报,2020-06-11(F02).

[2]沈静萍.我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医学,2020,44(02):222-224.

[3]于竞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从建立到完善[J].中国卫生,2019(10):48-49.

[4]汪建荣.持续推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卫生,2019(07):20-21.

[5]张丽青,李雷.我国药品短缺原因分析及供应保障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0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