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1
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局部麻醉组(LA组,30例)和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NB组,30例)。LA组:术前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在手术切口和手术路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NB组:行术侧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内注射1%利多卡因+ 0.5%罗哌卡因15 ml,腹横肌平面给予1%利多卡因+ 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入室时(T0)、麻醉完成后(T1)、手术开始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补救镇痛次数,术中、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因无法耐受转换为全身麻醉的比率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2和T3时LA组HR明显增快[(93.1 ± 9.7)、(99.8 ± 11.6)次/min比(78.4 ± 10.5)次/min]、MAP明显升高[(105.1 ± 13.7)、(110.5 ± 14.4)mmHg(1 mmHg=0.133 kPa)比(92.1 ± 12.8)mmHg](P<0.05),NB组各时点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组比较,NB组T2和T3时的HR和MAP均明显降低(P<0.05)。N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LA组[(70.67 ± 7.39)min比(82.57 ± 8.09)min](P<0.05)。LA组术中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多于NB组(48次比10次)(P<0.05)。NB组术中和术后24 h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LA组[(3.25 ± 0.65)分比(5.85 ± 0.76)分、(1.46 ± 0.57)分比(2.37 ± 0.45)分](P<0.05)。LA组转全身麻醉率为3.33%(1/30),NB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是安全有效的,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明显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