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生德育的现状与创新实践

/ 2

农村中学学生德育的现状与创新实践

张玉芹 厉保臣 唐韧坚 李秀菊 姚淑芬

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街中学

我在海林市旧街教育岗位已工作四十余年,眼见着农村学校德育的缺失,与家长日益祈盼的智育第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如何在农村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前农村学校的德育现状

1、口头重视,实际落空。以“德育为首”这条不可变更的教育原则,被许多人当成了“空头支票”,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学校的德育系列方案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应有的时效,德育工作落得不实,影响育人原则。

2、形式单一,单调乏味。如今的德育就是说教,形式单一空,洞说教,没能使受教育者从内心想接受,往往有些时候适得其反,给学生造成逆反,应研究适合的内容和形式,靠简单的说教和训斥,已不能满足当今形势下学生们的需要。

3、机制陈旧,效果不佳。原有机制是当今农村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弊端所在,也是教育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 政教处布置监督,班主任组织实施、学生会参与,向行政机关一样管理,不考虑被管理对象管理。

4、负重前行,教育疲乏。 负重前行,正是目前德育境况的真实写照。目前我校接收的学生来自近20个村屯,在这200多名学生中,父母外出打工占100多人,其中跨国外出务工达30多人,跨省外出打工60多人。在众多的务工子女中,更多的是父母双双外出,学生成了“留守孩”。 这些留守生的管理重任交给了爷爷奶奶老爷姥姥及亲友,推给了学校和老师。 学生的教育稍有怠慢,以及教育不得法,学校就要负责任,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已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另外学生在学校受教育一周,待到周一返校,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就有带到学校来给学校教育带来难度,体制机制不改变单靠学校和老师孤军奋战,即使教育工作者使出浑身节数,也无回天无力。

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创新与反思

1、确定合适的目标并加以推进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发展人,这个目标要牢记于心。 但作为学校管理者,却时常挂于嘴边,是教学质量目标,而忽视了忘记了德育这一育人目标。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我认为,无论是一所学校、一个团体、在每一个阶段都应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做为一个更小的单位,学校班级也要有培养目标,包括每个学生自身也要有自我教育目标。我校在《中小学生德育大纲》的指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对学校德育工作要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分步推进,形成了指导督导全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三个学年终级目标、年级阶段目标和班级自我目标。让德育目标深入每个学生心中,从而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标,才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才能有序进行,有的放矢。

2、德育不等同于管理,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内涵是关键。 德育不是喊口号,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管理。 总认为管住了学生、吓住了学生,稳定了局面就是做好了德育工作的观点显然是不全面的。 如今的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师队伍却在机械地重复着无效的“管理”角色,放弃了因材施教和科学育人的重任。德育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是学生自身素质修养的教育。农村中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解决具体问题,比如对文明礼仪的教育、前途理想的教育、现行的法制教育、传统美德的育教育和学习品质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要求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潜心研究。要通过学校知识技能教学这一主渠道与德育对接。树立育人理念,做到求真,务实,达到教书育人,不厌其烦。 目前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对实施德育、渗透育人理念是最好的媒介。任课老师是德育核心力量,他们是孩子老师也是孩子的“导师”。他们从“管理”到“育人”的角色变化是关键,老师在学生成长做人的道路上,就是“导师”所以导师,更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常言道; 打铁首先自身硬,导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德育制度建设的研究和探讨。 以人为本,就离不开以制度管人,以人管人,特别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用的管理制度。如学生的自律规范、学生的奖惩制度、德育的评价方案等,都是德育的重要内涵。

3、将学校德育教育与生活化的形式相融合,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走进生活,真知都是从生活来到生活去,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收益,领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斥着整个校园,让活动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载体。比如把整个校园按班级划分分担区,分担区内再划分个人责任区,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总结,发放流动红旗,各班级针对问题,召开专题班会,总结得失,批恶杨善制定下月目标。 学校有农科教基地,基地内有大棚,棚内种植了各种花苗,根据不同季节,由班级统一组织移栽装运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校的德育活动开展要寓教其中,不要离开其所生活得背景,要用事实作基础。把德育还原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适时有机的进行教育和感化。 常言道: 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孩子要讲礼貌不如在实际生活中实际做到,在课堂上大讲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不如给那些留守子女开一次别开生面的亲情和学习的座谈会。德育工作者也要善于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做的效果就更加明显见了。

德育教育是度人的一项活动,也是一项人类提质的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思想,以育人为中心,从务实的、发展的、创新的观点出发,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定能谱写好德育这篇大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