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四球茶无性繁殖扦插育苗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4

普安县四球茶无性繁殖扦插育苗栽培技术

李自荣 郭远川

贵州省普安县国有普白林场 普安县林业局 贵州普安 561500

摘要:四球茶为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五室茶系植物,为贵州省普安县特有种,是普安县重要茶叶饮料树种之一。普安县四球茶因开发较晚,母本园建设滞后,缺乏繁殖材料成为四球茶产业快速推广和降低建园成本的产业瓶颈。根据普安县四球古茶树生态习性,结合四球古茶树在全县自然分布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通过采取无性扦插育苗实践,保留母本野生树种优良特性,充分掌握繁殖规律,摸索出一套四球茶快速繁育及栽培技术,为普安县茶叶产区和新茶园产业规划区广大茶农节约产业投入,推进四球茶产业发展速度提供支撑依据。

关键词:普安县;四球茶;无性繁育;栽培

四球茶(Camellia tetraocca Chang)为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植物,为茶组五室茶系中的一个种,是目前发现的贵州省普安县特有种,四球茶籽化石的发现,将世界茶树起源地理位置由中国云南向东北推进500km,2011年普安县被授予“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县作为四球古茶树野生资源群落分布地,拥有树龄百年以上古茶树2万株以上,普安县四球古茶树为自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青山镇普白林场及周边区域,由于分成区域同时存在云南大叶茶栽培品种,采用种子繁殖易产生杂交变异,通过无性扦插繁育,对保持四球茶种固有生物特性、扩大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科研价值。

1、形态特征及习性分布

1.1形态特征

普安四球茶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树高可达9m,树姿开展,冠幅可达8.8m,为大叶或特大叶,叶长10~17 cm,叶宽4~7cm,叶脉10~13对,叶形长椭圆形,叶面平,叶身平或稍背卷,与其它茶种相比,叶质硬脆,叶色深绿,叶尖渐尖骤尖,叶齿钝,叶基半圆、叶缘平,叶柄、主脉、叶背、鳞片、芽叶均无茸毛,萼片色泽绿,花期秋冬至翌年春季,茶青采摘期4~5月,主要采制绿茶和红茶。

1.2生态习性

普安四球茶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耐零下3℃低温,从普安县江西坡镇1200m海拔至普安县国有普白林场1800m海拔均有分布。从分布地普白林场林间和周边农户农地茶树长势对比,四球茶树喜半阴环境,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壤土或砂壤土上长势良好,且茶叶品质上成。

1.3自然分布

根据2008年普安县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结果统计,全县调查古茶树2360株,其中属四球茶种特大叶种1633株,主要分布在青山镇普白林场林区及周边林地内,占69%。

2、普安县自然地理概况

2.1县域环境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山区,东与晴隆县、兴仁市接壤,南与兴义市、盘州市接界,西与盘州市相邻,并与水城县、六枝县隔河相望。全县总面积142900 h㎡,辖12个乡(镇、街道),人口34万。县境地处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海拔在633~2084m之间,平均海拔1400m。地貌以石山半石山为主,土壤多为黄壤;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在-2~35℃之间,年平均温度14℃。由于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山区,年无霜期290以上,日照时数1563小时左右,降水量1438.9mm左右。县境农业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要为烤烟,经济林产品主要有茶叶、核桃等,全县森林资源丰富,2018年森林覆盖率53.15%。

2.2四球茶树资源群落区环境

普安县境四球茶树资源分布群落主要集中在青山镇与楼下镇接壤的国有普白林场及周边村寨。区域内海拔1500~1920m,四球茶树在林场分布最高海拔1820m,土壤棕黄壤,植被盖度良好,森林覆盖率85%以上。

3、普安县茶园发展概况

3.1茶园建设总体发展趋势

普安县茶产业始兴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经济林主要发展树种,普安县先后建有江西坡新寨茶场、青山小屯茶场及其他小型茶场。至80年代形成普安县万亩茶场的规模。2002年普安县启动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重点工程,由于国家投入建设资金量大、补助周期长,全县以茶园建设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步启动,至2013年全县成立以茶产业为主的 “普安县江西坡茶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至2018年,全县新增茶园6733 h㎡,新增面积占总茶园面积的70.6%,茶园总面积达到9533 h㎡,其中:有机认证茶园面积280 h㎡,通过无公害茶园面积认证6939 h㎡。主要为绿茶品系黔湄601、云南大叶等。

3.2四球茶发现认证

上世纪80年代,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在普安县与晴隆县交界云头大山被发现,通过对茶籽化石的研究论证奠定了普安县“中国古茶树之乡”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普安县四球古茶的知名度, 2016年7月“普安四球茶”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11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正式颁布,2019年6月贵州古茶树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式启动,正式发布《贵州古茶树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言》,再次明确四球茶茶籽化石是在晴隆县与普安县交界处发现的,普安“世界茶源地”有铁证。

3.3普安四球茶发展概况

3.3.1历史原因导致四球茶树资源破坏

作为普安县四球茶树资源主要集散地的普白林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场初期,自然野生四球茶树遍布林区各个山头,由于小乔木且无明显主干难以形成径材利用,离工区办公区域较远的区域成片古茶树被就地砍烧,取而代之的是种植出材量大、利用价值较高的杉木、柳杉等速生树种。导致现存古茶树资源仅余留下在房前屋后,作为有饮茶习惯的部分职工方便采茶而得以保存至今。

3.3.2缺乏繁殖材料导致茶苗资源紧缺

由于现有古茶树资源存量小,加上重视不够疏于管理,每年生长的枝条和结实量少,导致繁殖材料紧缺,是制约普安县四球茶产业大面积推广瓶颈。同时,由于四球茶分布区并不是普安县茶产业建设重点区,林场职工及周边茶农对茶苗培育的技术缺乏,苗木繁育生产管理不到位,除种子育苗外,扦插成活率和成苗率普遍不高,且苗木质量较差,苗木出圃量不大,导致全县四球茶苗单株价格在5~12元之间,远远高于其它茶叶品种茶苗0.2~0.3元/株的单价。高居不下的茶苗价格提高了茶园建设成本,导致四球茶园推广普及困难,甚至出现偷盗四球茶苗、茶枝、茶叶、茶树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以其他大叶茶种冒充四球茶苗的假冒行为。

3.3.3出台扶持政策助推产业发展

推动为鼓励四球茶园推广建设,2019年普安县出台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新建茶园补贴27000元/ h㎡,农户连片种植茶园3.33 h㎡以上,奖励2000元;企业或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连片种植茶园133.33 h㎡以上,奖励1万元。根据普安2018~2020年每年3333 h㎡发展规划,每年新种植四球茶333 h㎡,同时在2018~2020年基地规划时,其他品种茶园种植大行距设计为1.5m,为将来大规模种植四球茶预留发展空间。

4、四球茶苗木繁育技术

4.1繁殖方式选择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根据繁殖材料来源可分为播种、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四种,其中嫁接繁殖多用于低产低效林改造,组织培养主要是科研应用,在日常生产应用上主要采取播种、扦插两种方式。从生产成本、培育周期及实际生产需要等因素考虑,播种繁殖须有固定的采种园,而目前本地四球茶树资源主要呈半野生分布,没有经过专业培育结果量不大,加上地方广泛分布有栽培种云南大叶茶种,长期昆虫授粉易出现四球茶与云南大叶茶杂交,导致四球茶特有品种特性发生变异,加上播种繁殖主要强势而侧根弱势,移植成活率低。日常生产中宜采用扦插繁殖,按照“一芽一苗”的短枝扦插方式,繁殖材料获得便利且占数量优势,同时采用扦插繁殖侧根优势明显,移植成活率高。

4.2苗圃地准备

按照管理方便的原则,苗圃地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为平坦、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荒坡或稻田。茄科等旱作地块因容易滋生病虫及杂草,不宜作为苗圃地。苗圃地土壤要求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的砂壤土或轻质粘壤土。土壤pH值在4.5~6.0之间,稻田培育宜客土林间心土层作床。

4.3苗床准备

提前10天以上准备制作苗床,按照3~4.5kg/㎡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作为基肥,再按0.15kg/㎡加入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复合肥。施肥后进行深翻30cm左右。将床土细碎耙平后开厢作畦,苗床以东西走向为宜,床宽1.2m,畦沟30cm,视排水条件畦沟深15~30cm。苗床平整后,铺设厚度6cm左右的过筛细碎黄心土。苗床准备好后,在扦插前1小时浇透水,充分湿润床面土壤,待稍干不粘手时用木板轻拍实。条件限制不能铺黄心土的苗床,扦插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克松、根腐灵等。

4.4穗条准备

选健康长势旺盛大茶树外围中上部健壮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成熟枝条,剪取后及时运回在避风阴凉处用清水浇湿润,避免日晒失水、堆压发热及其它机械损伤。按照“一芽一叶”的原则进行短穗剪截,长度在3.5~4.5cm,上端剪口在腋芽3mm左右。插穗下端口按30~45°斜剪成马耳形,裁剪工具要求锋利,避免撕皮,利于伤口愈合形成层生长。

4.5扦插时间选择

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夏季蓄枝条秋季扦插成活率高。夏季气温高,枝条生长旺盛,入秋后春夏枝条木质或半木质化后,于8~11月份气温转凉扦插,有利于伤口愈合。

4.6扦插方法

根据地方冬春风向,全叶或半叶顺风斜插排列插穗。扦插时叶片不能紧贴土面,腋芽不能没入土中,深度以露出叶柄为宜,插入后用手指稍压土壤,保证插条与土壤充分接触。扦插时大行距10cm,株距2cm,相邻插穗叶片错开且方向一致。插穗量在500条/㎡,公顷单位面积300万株左右。扦插完成后及时进行喷雾浇水,并喷施消毒农药,相关消毒农药主要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及代森锌等,具体配制浓度和施用方法根据厂家包装说明使用。为促进形成层快速形成,可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处理,吲哚乙酸500ppm或吲哚丁酸1000ppm或24-d50ppm浸蘸插穗基部15~20分钟,可促进生根和提高成活率。

5、苗圃管理

5.1保温遮阳

扦插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取小拱棚及时覆盖塑料薄膜,避免床土水分过度蒸发,同时保证营造苗床内部小环境空气湿度。同时为避免强光照射导致叶面蒸发量过大失水,需要及时搭棚遮荫,遮荫棚采取高棚树桩铁丝结构,棚高1.8m左右,遮阳网盖度达到70%~80%。茶苗插穗生根适温20~28℃,扦插后一般30~40天开始发根。如果土温持续在35℃高温下,插穗呼吸作用剧烈,穗条营养物质消耗量大,不利于生根,应将保温棚两端敞开通风降温。越冬期注意拱棚盖塑料薄膜防霜防冻。

5.2水分管理

茶苗圃地水分管理尊遁“忌干勿涝”的原则,视天气和苗床干湿度决定浇水时间和次数。苗床过干枝条易失水干枯,过湿易滋生病害且不利生根。

5.3追肥管理

茶苗生根后,待萌芽抽梢后在气温回升后视长势情况进行肥料追施,追肥管理尊遁“勤施薄施”的原则,前期以氮素肥料为主,兼施叶面肥提供磷、钾元素,常用肥料品种包括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具体施用方法按照根据厂家包装说明使用。

5.4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茶苗圃随着时间推移易滋生杂草,为避免杂草与茶苗争夺水分和养分,应尊遁“拨早拨小”的原则,及时拔除杂草,防除杂草必须手工人工进行,切忌使用除草剂。茶苗圃一般滋生虫害主要有食叶类蛾、蝶类幼虫,食根类地老虎和蛄蝼,食液类蜘蛛、蚜虫和螨虫等,常用杀虫剂有氯氰菊酯、吡虫啉、敌百虫、氧化乐果等。茶苗圃常见病害主要有白星病、叶斑病、炭疽病等,病害防治除选用生土作床外,平时注意喷施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类农药,具体施用方法按照根据厂家包装说明使用。

5.5摘除花蕾

扦插插穗部分枝条花芽已经形成,萌芽后要及时摘除花蕾,以避免消耗枝条营养影响叶芽生长。

5.6炼苗提壮

茶苗出圃等90%的苗木高度达到25cm以上时,要及时进行炼苗提壮。根据四球茶树半荫的生长环境,为提高种植成活率,整个苗圃生长期大部分时间需要遮盖遮阳网。炼苗要选在阴天逐步进行,早晚揭开遮网,使茶苗充分进行光合作用,避免苗木徒长利于提高干径木质化程度。

5.7装袋容器苗培育

为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进一步拓展建园造林时机,同时增加苗木附加利润,苗木出圃前也可以进行营养杯(袋)过渡假植培育。进袋前用复合肥配制营养土,按照一苗一袋进行种植。苗木装袋后及时遮盖遮阳网,并及时浇水保苗,后期再进行揭网炼苗。

6、苗木出圃

当茶苗长至25cm以上,主茎木质化,粗度达到2.5 mm以上,即可出圃。按照2003年修订发布的茶树种苗国家标准GB11767-2003规定,无性系大叶品种1足龄扦插苗高不低于25cm ,茎粗不小于2.5mm,即达到二级以上为合格苗才能出圃。苗木出圃调运严格按照《种子法》相关规定办理病虫害检疫合格证、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和生产品种标签才能上山造林。

7、茶园造林建设

7.1茶园选址

茶园属经济林范畴,宜选在土肥疏松的宜林荒山、疏林地或耕地内。

7.2整地打坑

选址宜林荒山、疏林地的,要提前进行整地打坑,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规格为1m×1m,将种植点周围1㎡区域杂草铲除,拣净石块等杂物。茶园建设其它茶品种一般采用密植矮化栽培,密度3.3万株/ h㎡。由于现行四球茶苗定价过高,种植密度宜采用小乔木造林株行规格,即2m×2m,密度2490株/ h㎡。整地内容还包括定植坑开挖,样式为圆桶形,即坑深30cm,直径30cm。坑穴底部按每穴0.5kg常规复合肥深施基肥,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拌匀,上覆细土高于穴面15~20cm。

7.3植苗造林

待坑土落陷紧实后,裸根茶苗浇水方便的园地冬春气温低的季节进行植苗,对浇水不便的园地宜选在雨季种植,容器苗植苗不受季节气候限制。植苗程序为:先在定植点中心挖10cm左右小穴,放入茶苗使根系舒展,回填土壤至根颈部位,为保证后期不积水涝苗,根颈须高于地平面5~15cm。回填土壤后,用双脚沿茶苗由内向外踩实,以手提不松动为宜。茶苗定植好后,用裁剪好规格为1m×1m的黑色地膜进行贴土覆盖,可避免树盘杂草滋生。容器苗营养袋为有底不能短时间降解的塑料制品的,定植时要剪破袋子,剪袋时避免弄碎根际土球。容器为可降角材料的,可不作剪袋处理。有条件的园地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促进苗木复壮生长。

7.4日常管护

茶苗造林施工完成后,要加强牲畜、杂草、病虫及火灾防范管理。提高苗木保存率,对死苗缺株的要进行及时补植补造。后期待茶苗长到1m高度时,要及时进行整形修剪削弱顶端优势,促进侧枝萌生,提高单株产芽枝条数量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结论

7.1四球茶无性系扦插是保证茶种品质优良特性的重要繁殖方式之一,培育方式简单易于推广。

7.2苗圃地忌连作旱作,土壤以无菌肥沃疏松壤土为优,苗圃要求排灌畅通。提前施足基肥,插前用消毒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克松、根腐灵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7.3四球茶扦插时间应在初秋以后8~11月进行,穗条为健壮母本树外围腋芽饱满半木质枝条,插条剪取一芽一叶短穗。扦插大行距10cm,株距2cm,相邻插穗叶片错开且方向一致。插后及时进行浇水防旱和消毒防病。

7.4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插条基部处理,诱导形成层快速生根。

7.5插后避免床土水分过度蒸发,及时搭棚遮荫,遮阳网盖度达到70%~80%。越冬期注意拱棚盖塑料薄膜防霜防冻,根据季节、气候、土质、茶苗生长情况定期浇水保湿。抽梢生出3~4片真叶后及时追肥。

7.6及时拔除杂草,加强病虫害防治。

7.7出圃前进行揭网炼苗,促进苗木木质化提升。

7.8建园选址适当,植苗要严格按照造林规程进行,并加强后期管护。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农业办公室,贵州省农业厅《贵州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

[2]王家金,石照祥,王平盛,刘德和,陈林波,朱兴正,《贵州省普安县古茶树资源考察报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