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高帅

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西部兰州输气分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由于企业劳动者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职业健康重要性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本文从职业健康教育的作用、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其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提示要重视职业健康教育,希望企业职工能够免受职业病的危害。

关键词: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防治;作用

1 职业健康教育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劳动者职业健康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差,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都不利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如果企业未建立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制度,未对这些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职业卫生知识讲得不到普及,劳动者就会因为无知而遭受职业危害。另外,企业负责人和管理者如果对职业卫生知识了解和掌握甚少,将缺乏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采取保护措施的意识和自觉性,也将是造成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职业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自觉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在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劳动者了解与职业病有关的知识,能让劳动者积极主动的参加职业病防治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改善职业病防治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职业卫生工作的进行和发展,最终和达到《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并且体现了立法的核心所在。

2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

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岗位操作中的安全知识和卫生防护知识;第三,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第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具体岗位的工作性质,制定的与健康和安全教育相关的培训内容。

2.1 对新员工、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首先,让劳动者制定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有义务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有义务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有责任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且额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事故应当及时报告。

2.2 对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培训,让其了解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规定,要让劳动者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后果的相关知识。教育劳动者了解和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目的、方法和维护,重要的是让劳动者知道使用防护设施和用品的意义。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在岗期间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可强化和提高其职业卫生知识水平,更好的行驶职责和保护自身健康和权益。

3职业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职业卫生培训

企业负责人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了解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除了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还应进行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使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明白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根据相关调查,职业病越来越多的原因就在是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危害性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中不善于对自己进行保护。所以,企业组织劳动者进行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就显得相对重要。未劳动者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时期掌握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比如,压缩机运行产生噪声,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0多分贝,是噪声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需要使用耳塞、护耳器对自身进行防护,避免噪声影响听力。在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时,就应该让劳动者意识到噪声对听力的危害,并对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用品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对劳动者进行培训,使劳动者能够自觉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并主动配合企业的防护措施,避免自身遭受职业病的危害。

3.2 职业卫生宣传

对职业卫生进行宣传,是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企业可编写一些有关职业卫生及相关岗位职业危害防护及卫生保健知识手册,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片进行表达,使劳动者能够带着兴趣去阅读手册。其次,企业可以利用网络,通过视频会议、微信等形式,对全体劳动者进行专题讲座,分析近年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事例,对职业卫生知识进行宣传。再次,在职业病危害场所设立警示标识,起到惊醒作用,提示劳动者进入该场所前应做好哪些防护。最后,设立职业危害公告栏,将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和检测监测结果、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求助救援电话等进行现场公告,提示劳动者及外来人员。

3.3 职业心理健康

职场中的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全员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积极均衡。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可以透视职场"病症",发现职业状态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通过早期干预,帮助员工从职业心理焦虑中解脱出来,缓解压力带来的心理伤害,保养职业心理健康。一是开展个体化心理关爱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心理援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包括因疫情防控、工作、生活困惑而出现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各种常见心理问题;二是搭建沟通平台,畅通反馈渠道,倾听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和诉求,解答职工对工作的困惑和难题,疏导不良情绪,缓减工作压力,激发身心潜能,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三是应对全员心理健康需求,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的知识和方法,提出促进职工身心健康的科学化、合理化建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病发病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通过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可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来,使其免受职业病危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