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报表数据异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浅析 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报表数据异常

黎云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针对昆明地铁项目使用时发现有个别车辆在经过轮对检测系统时,会出现采集数据失效或自动编组情况,成都主导科技轮对检测系统中探伤装置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对后期数据测量有一定辅助作用。

关键词:采集、数据、异常、自动编组

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能准确检测车轮各相关部位尺寸、踏面缺陷,适用于不同踏面形状车轮轮对,对车辆运行时产生振动和接触轨、变压器等产生电磁场有抗干扰能力,能较好适应轨边环境条件,保证测量的精度,其应用的软件具有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昆明首期使用的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经常发现数据采集异常情况,通过使用观察和分析,发现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系统每晚采集到的过车数量不足(部分车辆未采集)正常情况下大梨园车辆段每晚的回库车辆为20列,而系统每晚一般只采集到12列左右,少时采集到7列,多时采集到15列。经了解,大梨园车辆回库时存在从出库线回库的情况,而系统采集设备安装在回库线上,即系统无法采集到从出库线回库的车辆数据。

2、系统报表中经常出现车辆“自动编组”(未识别出车辆号,无法找到检测数据归属车辆号及轮对)通过察看报表,系统采集到的当列“自动编组”车辆数据比较少,通常只采集到两个轮对的数据

3、“自动编组”下一列采集到的数据通常又缺少两个轮对的数据;现场查看系统采集设备安装区域靠近“运用库”端,该处设有信号灯,通过比较分析,怀疑车辆入库时车辆在系统采集区域存在停留超过240秒的现象(超过240秒系统检测关闭)。

4、系统报表反映车辆通过设备采集区域时超速度行驶(15km/h),造成数据采集异常系统技术要求:车辆通过最高速度≤45km/h,检测时通过速度≤15km/h,最佳检测速度5-8 km/h。

车辆通过系统设备安装区域速度超过15km/h会对设备产生以下影响:

  1. 造成设备检测机构损坏;

  2. 检测系统为保护擦伤杆不受损坏,擦伤杆将不升起,即不进行擦伤检测。

超过45km/h会对设备产生以下影响:

  1. 造成设备检测机构损坏;

  2. 擦伤无数据采集;

  3. 探伤探头损坏或降低探头使用寿命。擦伤探头安装面高于轨面约3-4mm,当车轮通过探伤探头时会对探伤探头产生冲击,车速越大,冲击越大。随然探伤探头自带减震装置,但车速过快也会对探伤探头造成影响。

为查出具体导致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以下简称轮对检测系统)相关测试实验报告,具体实验如下:

实验一:00:02分电客列车停至轮对检测系统触发器前办理进路(轮对检测系统未触发),此时经维调确认大梨园入段线折一线信号机出清。00:04分进路办理成功后列车一次性通过轮对检测系统,检测到轮对数据,后查看数据检测正常

实验二:00:28分电客列车停至0码处对标停车(司机正常停车位置,已通过触发器),已触发轮对检测系统,司机办理进路,00:31分待设备自动关闭后列车沿进路通过轮对检测设备,此时轮对再次触

发轮对系统检测。后查看数据异常,TC1车数据未检测到。如图所示

5f5ed38b2bd8f_html_2b0032e82a34b37c.jpg

实验三:00:51分电客列车停至0码处对标停车(司机正常停车位置,已通过触发器),已触发轮对检测系统,司机办理进路,90秒后列车沿进路通过轮对检测系统,后查看数据正常。

测试实验分析:

实验一:触发轮对检测系统后一次性通过,未达到系统自动关闭时间,因此检测数据正常。

实验二:由于第一次触发系统时,列车未按时通过系统,导致其自动关闭,当列车再次触发系统,致使TC1端轮对未能被检测到,检测数据异常。

实验三:列车在轮对检测系统自动关闭时间内通过系统,检测数据正常。

测试实验总结:

实验一:电客列车停在触发器前,且折一线进路未被占用,入段进路办理完成后列车触发轮对检测系统并一次性通过,满足系统对轮对的测试时间(未达到系统自动关闭时间),因此检测数据正常。

实验二:电客列车0码处对标停车,已触发系统检测,但列车未按正常检测时间通过轮对系统,系统自动关闭时间到时导致其自动关闭,当列车再次触发系统,致使TC1端轮对未能被检测到,检测数据异常。

综上所述:实验一在轮对系统触发器前停车能避免系统漏检现象,实验二的停车方式会导致部分轮对监测数据异常,建议在入段线15km/h限速牌设立停车指示牌并采用实验一在触发器前停车方式停车。

轮对检测系统大部分安装在非露天环境,所以程序在设置时,考虑到有杂质等会进入到CCD机体内,将设备盖设置关闭时间为约240秒,如果电客列车及设备能相互协调,列车适应设备关闭时间,而设备能延长关盖时间,互相配合,能有效防止尺寸检测异常问题,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要通过设备检测到的信息进行统计,来确定明确具体需要调整的时间,同时在大数据支撑下,尽量避免数据检测异常等状况。

参考文献:

[1]郭伟,超声检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杨雪荣,《机械工程学报》,2008

[3]李波,《装备制造技术》,2013

[4]邓立,《铁道技术监督》,2004

[5]TB/T3182-2007 机车车辆车轮动态检测系统

[6]TB/T 3070-2002 铁路机车车辆自动识别设备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