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关税与猪肉价格影响的研究——基于 VAR模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关税与猪肉价格影响的研究——基于 VAR模型

杨帆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 北京 102206

摘要:2019年国内猪肉价格畸形增长,是否与当前中美贸易战关税政策有关?本文选取2015-2019年5年的月度数据,考虑居民消费指数(CPI)、生产价格指数(PPI)、关税(TAR)和猪肉价格(PRICE)之间的传导机制,构建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量化两者关系。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关税;猪肉价格;VAR模型

一、引言

2019年9月,国内猪肉价格畸形增长超出正常合理水平,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和国内经济正常运行。同时期,中美贸易战合作协商也在进行,中美双方均有各自的关税调增政策。2019年12月最后一轮协商达成,猪肉价格也有相应下降缓和。那么猪肉价格与中美贸易战的关税政策究竟是否相关?当前所实现的同步是否仅为巧合?

该领域现有文献①结合关税与具体商品的研究较少,研究猪肉价格的几乎没有,结合中美贸易战的研究更少。②现有研究几乎没有使用数学模型,仅为客观描述性统计,不能深层次挖掘关税与商品价格的关系。③现有研究结果不能解释2019年猪肉价格畸形增长现象,无法进行结论推广。基于以上,笔者构建VAR模型,量化研究关税与猪肉价格的关系。

二、经济变量描述与传导机制

首先观察宏观环境,由图1:CPI与PPI相辅相成,但由于传导链条存在差异,两者存在相位差。随后观察关税与猪肉价格之间是否相关,由图2:我们可以发现关税与猪肉价格大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2016年2月呈现最大缺口,关税最低,猪肉价格在随后的3月最高,两者之间存在短暂滞后。笔者认为存在这样一种传导机制:当关税降低时,国外商品涌入,国内商家适当减产,经过小段时间后,市场供不应求,同类商品价格增加。尤其是对于猪肉这一类日常消费品,国内商家控制供给较为容易,所以造成这种滞后反向效应。这里最重要的调节关键是国内商家的控制能力,如果国内商家没有反应能力,将不会出现这种数据变化。目前我国数据仍旧呈现如此规律,证明国内生产能力是稳定的。

5f5f18d536d13_html_4a2ac6e1aad30c5e.png

对TAR与CPI和PPI的关系进行观察,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规律。最后对PRICE与CPI和PPI进行观察。很显然,PRICE与CPI高度相关,与PPI也高度相关,但由于产业链上游生产端和产业链下游消费端传导机制的原因,两者存在相位差。

总结来看,在正常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下,关税与猪肉价格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两者存在相位差,关税变化一段时间之后,猪肉价格才会做出反应。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Wind 数据库中2015-2019年CPI和PPI的当月同比数据,衡量国内当前生产和消费情况;猪肉价格和关税TAR每月的对数同比,分别对应猪肉价格和关税政策,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季节调整。

(二)模型建立

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变化,供求关系依赖于居民消费水平,而居民消费水平受整个宏观经济大背景的影响,进出口又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方式。四个变量相互影响关系,不能轻易寻找清晰的影响关系。所以笔者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研究。数学模型如下:

5f5f18d536d13_html_68cb475bf8bfafed.gif

其中,5f5f18d536d13_html_267da212571a5242.gif 为内生向量,5f5f18d536d13_html_fd4e9a800ff2fd66.gif 为外生向量,5f5f18d536d13_html_e8da06855b2fc395.gif 为被解释变量的n阶滞后项,5f5f18d536d13_html_a088da69b2f8b8b6.gif 为误差向量。

(三)模型分析与结果

单位根平稳性检验。本文采取ADF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四个变量一阶差分ADF统计量均小于5%的置信水平,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为四个变量是同阶单整,已经证明它们具有协整关系,本文便没有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VAR 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由于本文中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结合一般宏观经济研究中考虑数据白噪声以及阶数越多损失参数越多等情况,采取滞后阶数为2。

格兰杰因果检验。表3结果显示PPI是猪肉价格和关税的格兰杰原因,关税与猪肉价格互为格兰杰原因。这与实际相符,关税中很大一部分与工业产品相关,产业链上游生产价格会影响到下游数据走势。同时,这一检验证实了猪肉价格与关税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研究十分有意义,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关税政策不断的出台会影响到猪肉价格的变化,这也为2019年后半年猪肉价格畸形增长的现象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

原假设

P值

结论

原假设

P值

结论

PRICE不是PPI的格兰杰原因

0.4078

接受

TAR不是PPI的格兰杰原因

0.6191

接受

PPI不是PRICE的格兰杰原因

0.0018

拒绝

PPI不是TAR的格兰杰原因

0.0019

拒绝

TAR不是PRICE的格兰杰原因

0.0002

拒绝

PRICE不是TAR的格兰杰原因

0.0128

拒绝

脉冲响应分析。图10说明,一个单位标准差的PPI冲击对于关税的影响效果不是很大,在2期内有微弱的正向影响,3-4期没有影响,5期之后影响扩大,之后趋于无影响,总体来说影响微弱;关税与猪肉价格在0.5期之前正向影响,0.5-1.5期负向影响,1.5期负向影响关系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趋于无影响。

5f5f18d536d13_html_e60b453418bb5580.png

从脉冲响应结果来看,关税与PPI有负向影响,但是影响很小。事实上,根据前文描述性统计以及客观事实,关税对于我国的工业生产的影响是存在的,尤其是2017年中兴事件,反应了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依赖性,但是从图10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影响是很小的。这也反应近年来,我国生产领域不断自主研发的益处,国外依赖性逐渐降低。

关税与猪肉价格之间存在显著影响关系。从政策颁布来看,在中美贸易战的第一轮中关税政策中即规定了有关农产品的税率问题,这说明,国外进口猪肉对国内进口猪肉短期内会造成一个正向影响,但是之后不久的时间会进行负向中和,长期来看影响不大。笔者认为这建立在国内生产造血功能是强大的,可以不断的生产产品进行反应,这是建立在我国可以生产出相应的替代性商品的基础上,同样对于其他行业也是这样的传导链条,所以会出现长来看影响不明显的数据反应。这与前文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致。

四、结论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关税对于我国生产领域几乎不存在影响,这证明我国生产环节对国外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2.关税变化对猪肉价格只在10期内有较大影响,10期时间之后趋于没有影响。从脉冲响应结果来看,在10期(10个月)的长期反应是没有影响的,但是短期内会有比较大的波动。特别是,如果在关税升高之后1期左右国内供给没有做出很好的反应,那么短期的冲击会比较严重。我国在猪肉价格出现畸形增长时,第一时间进行了宏观调控。

总体来说,笔者认为中美贸易战对国内生产领域产品价格的影响很小,2019年猪肉价格的畸形增长与中美贸易战存在很小的关联。但是受到软件对于时间序列的要求,以上分析不完全客观,具体原因还待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倪红福,龚六堂,陈湘杰.全球价值链中的关税成本效应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08):74-90.

[2]赵公正,胡晓敏.加征关税对市场价格影响研究——基于中美经贸摩擦对关税价格效应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08):12-16+51.

[3]Berner E,Birg L,Boddin D.Retailers and consumers:The pass-through of import price changes[J]. The World Ecoenomy,2017,40(7): 1314−1344.

[4]Garriga C,Hedlund A. Mortgage debt,consumption,and illiquid housing markets in the great recession[R].Working Paper 2017-030A,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