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视角下市民空间的认知与需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城市设计视角下市民空间的认知与需求

常烁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伴随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城市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前期的设计方案以及完工后的实际使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城市设计、市民空间、认知与需求

  1. 城市设计的简介和特点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主要是针对城市在发展规划过程中,设计出城市当中的一切事物。大体分为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三大类。控制修改详细规划与城市建设相对比,城市设计方面则先发的更加具体深化。城市设计主要是注重城市内部环境绿化等方面以及城市中的形象状态,因此对于城市设计,就要求设计师具有一定的城市美感的感知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1. 对市民空间的需求条件进行分析

  1. 安全方面的需求

要想做到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并减少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就要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稳定的环境保障,因此我们要树立为市民创造卫生、整洁的公共城市环境。在塑造市民空间这一方面,自然的构成条件和开放的空间形式是给人良好的环境空间感受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此外,在城市设计这一方面,我们应当营造安全的地理空间以及区位形态,科学的布局城市空间,注重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空间需求,使人们能够在城市空间中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将市民独立空间与车辆交通的空间实现合理的分隔,使人们在惬意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放松。

  1. 生理方面的需求

人类生存的客观需要使人们的生理需求,这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客观条件。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的前提条件下产生人的生理需求,主要构成要素有水、空气、土地、阳光和食物等等,这些必要因素对人类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人类又会利用这些组成要素而加以利用和改造。市民空间是市民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必要空间,其能够满足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需要,并且将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运用到其中,由此市民空间便具备了容纳和承接人类活动以及识别塑造可识别性场地等多元化的功能。市民空间的优劣与公民在城市空间中的体验感息息相关,在良好的市民空间中,市民能够体会到基础的舒适的感觉,此外,还能为市民提供必备的物质要素,例如良好的自然植被与空气、充沛的阳光与合理的遮阳设备、干净清澈的水体与基本的水岸边休憩设施等等,塑造出有利于人们活动交往并且具有独特性特征的市民空间氛围。

  1. 尊重方面的需求

人们的思想需求与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市民们便渴望追求更高层次的城市生活空间,在物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沟相处交往越来越需要尊重与被尊重,这样才能达到城市中市民和谐共处的目的。所以,对于塑造城市空间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倾听市民的声音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来争取更广阔的市民空间,为人们提供可参与式沉浸式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能够和平使用和平等分配,以此来实现空间环境的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提供有想法创意的文创产品,提高市民空间设计的水平,建设高质量的市民日常生活的空间,比如一种渐进的空间形态,能够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并创造自由使用的机会,有利于实现部分市民由独居转变为积极参与聚集性的各类活动,以此尽可能让无论处在何种阶级,不管富有抑或贫穷的市民都能够拥有相同的使用公众市民空间的权利,提供优质的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创造和谐包容的城市环境。

5f606fdbb029e_html_f05044e35d2d5ced.jpg

  1. 建设优质的市民空间

一个大众空间环境,并且是为市民服务,即是市民空间。市民空间的需求是满足大众生活另外还需要注重美观和艺术性,同时也要求设计师要以极高的设计热情去关注民生。应与当地环境和习俗等相结合,提高空间环境的品质,满足大众审美和生活的需求,综合使用市民需要并倡导的构成条件来应用于设计服务。同时,市民空间的设计要从边界效应,视觉色彩,空间尺度等多角度来贴合市民的生活需求,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视觉感受的规律。设计中使用的相应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构筑物要求在牢固耐用的基础上充分贴近自然,表现出自然的感知力,追求艺术感染力,并一定程度上符合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变化的需要。运用生活中的设计经验,以市民生活为根本,使用生活中的艺术手法,建设艺术性、协调性的市民生活空间,尽全力实现生活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市民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市民可以在这个放大的城市容器中向外界展现自己的城市的文化与历史,感受文化的熏陶,容纳多元化的遗留历史的记忆,以此来展示城市独特的魅力。

四、结束语

市民空间的优质性可以带给人亲切感,并且留下多元化、传承性的印象,另外也体现出安全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完美品质,满足大家的多方面需求,同时密切关注百姓们的生活,并且不断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时代进步,不断踊跃出更多的空间设计手法,创造出新一代的市民空间,不仅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还能满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需求,在真正意义上,打造出为市民服务的市民空间。

参考文献:

  1. 范丽娅.城市设计视角下市民空间的认知与需求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9(12):154-155.

  2. 秦红岭.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建筑遗产文化价值构成及评估[J].中国名城;2017年01期.

  3. 陈波;邹峻.室内设计视角下临终关怀医院人性化场所设计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年11期.

  4. 任小蔚;吕明.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J].规划师.2017年10期.

  5. 韦绍远.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建筑立面设计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13期.

  6. 郭梦婕.社会设计视角下对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建筑激活的新思考——以台湾社会设计模式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28期.

  7. 宋盈滨.浅谈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景观设计视角探究[J].长江丛刊.2016年11期.

  8. 李亚萌;于鑫;;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下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分析——以开封市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6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