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7
/ 2

自贡市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调查研究

张 峥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

摘 要:营商环境法治化内涵便是国家运用法治理念和精神以经济法为主要法律形式干预市场主体的社会经济生活。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强化对营商环境的保障,以自贡市营商法治环境为调研研究对象,提出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营商环境;法治;保障

一、自贡市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调查研究

为深入了解自贡市营商环境保障况,课题组以企业等市场主体为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3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3%。为保障调研数据的完整性,课题组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个别对象进行访谈,以补足印证调研资料,所取得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一)权益保护

《自贡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指出,严格兑现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对违约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根据课题组调研显示(表1),绝大部分市场主体期望通过地方立法和制定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加强监管和宣传等方式保护知识产权。课题组认为,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外,还应加强对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产品质量和服务监管,搭建促进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的法律服务平台,由政府主导成立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提供包括律师、司法鉴定在内的相关法律服务,正确指导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有专业团队进行咨询服务,这样对营商环境将提供法律保障。

1:您认为当地在保护民营企业该如何做(可多选)?

频数

百分比

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地方法规和各项政策

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12

11

11

10

100%

91.7%

91.7%

83.3%

(二)行政执法

根据自贡市行政权力事项权责清单(2019年版)要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省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自由裁量标准,严格遵守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行使规则,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规范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执法行为,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惩处力度。认真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系列执法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根据“您认为我们社会距离‘依法办企’的法治环境还有多远?”(表2)问卷结果显示,41.7%的受访者认为在办理项目审批、各类许可时有人为阻碍,2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距离“依法办企”的法治环境还比较遥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执法层面,需要严格执法,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2:您认为我们社会距离“依法办企”的法治环境还有多远(可多选)?

频数

百分比

政府向社会公开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已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纪检部门能够做严格监督,各种寻租行为得到有扼制

在办理项目审批、各类许可时有人为阻碍,需请托关系

比较悲观,还有比较远的距离

7

7

5

3

58.3%

58.3%

41.7%

25.0%

(三)纠纷处理

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根据“您与其他市场主体发生经济纠纷时的解决方式?”(表3)问卷结果显示,选择诉讼和仲裁作为解决经济纠纷方式的受访者达66.7%,但有75%的受访者选择了“找相关领导出面解决”和“向信访机关反映”作为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由此可见,目前仍存在“信大不信小,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当纠纷发生时,当事人选择去行政机关信访,而不是去法院诉讼;或者纠纷在法院裁判后仍然去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信访,而不相信法院裁判。鉴于此,应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纠纷,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3:您与其他市场主体发生经济纠纷时的解决方式(可多选)?

频数

百分比

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找相关领导出面解决

向信访机关反映

向新闻媒体反映

自行解决

8

9

9

5

10

66.7%

75.0%

75.0%

41.7%

83.3%

二、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径

(一)依法治国是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可靠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以立法高质量发展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法治国家一定是理性精神张扬的国家,没有理性精神的张扬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法治国家,理性精神不仅体现在现代国家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更体现在全体公民的日常生活中。营造良好的营商法治环境,需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十六字方针。一是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三是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四是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方式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法治思维即是根据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践行现代法治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程序思维、法律至上思维、有限政府思维和控权思维等。程序思维要求领导干部严格遵照程序办事,维护程序正当性,坚持程序正义,通过正当程序保障权力机关的公信力、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实体公平正义和行为之理性;法律至上思维要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有限政府思维是指政府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受法律的约束和监督;控权思维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法治方式是根据法治思维进行实践的治理方式,运用法治方式需坚持适度原则,克服刚性法治方式的局限性和形式法治主义的缺陷,取长补短,刚柔并济,坚持权责一致、科学运用法治方式,从而实现良好的法治效果。

(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坚实基础

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直接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认识成果。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社会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尺度,在法治框架内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寻求法治之下的最大共识,这无疑是推进改革持续向前深入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持续动力。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关键在于弘扬自觉的法治精神,夯实法治理念的社会基础。法治建设的进程也将是全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进程,只有这个社会的好人多了,社会运行的成本才会降低,法治的实施才会畅通无阻,从而达到良法善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