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片浸膏粉浓缩干燥工艺对丹参酮 IIA含量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复方丹参片浸膏粉浓缩干燥工艺对丹参酮 IIA含量影响研究

蒋睆 李坚强 于海红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浸膏粉浓缩干燥过程工艺控制方式对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含量和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对比分别收膏干燥方式(第一次提取液单独收膏干燥)与混合收膏方式对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含量和转移率影响。结果:分别收膏干燥方式,其含量明显优于混合收膏组,含量平均提升59%左右,批次间变化较小。结论:该工艺经大生产对比结果证明,方法可靠,结果稳定,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品的质量, 可以为同行借鉴。对复方丹参片丹参酮ⅡA含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复方丹参片浸膏粉;丹参酮ⅡA;浓缩干燥

复方丹参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胸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胸闷、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而作为其中的主药,丹参尤其是丹参中的重要有效成分丹参酮IIA起着关键性作用。从2000年版药典起[1],即对要求对复方丹参片每片中含有的丹参以丹参酮ⅡA( C19H18O3) 计,不得少于0.20mg。然而丹参酮ⅡA 很不稳定, 在丹参醇提、浓缩、干燥工艺中,受湿热影响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含量快速降解[1],工艺制得浸膏粉含量经常达不到标准规定限度。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对丹参醇提液中丹参酮IIA热稳定性研究报道,研究其稳定性规律,但如何在实际工艺生产中进行工艺和质量控制操作的报道仍然较少。为此,本文根据药典工艺要求进行多方试验摸索,探究适宜大规模生产工艺,并控制质量,确保稳定、有效,此研究对包括复方丹参片在内的丹参提取工艺研究在实践中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试验内容

丹参中含有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类组分,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工艺要求进行三七提取,但三次提取物质差异较大,第一步丹参加乙醇加热回流1. 5小时即主要提取物质为脂溶性成分,即包括丹参酮ⅡA在内的丹参酮类;第二步加50%乙醇加热回流1. 5小时,既可以提取醇溶性成分,也可以提取部分水溶性成分;第三步加水煎煮2小时,即完全提取为水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素、丹参酚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等[2],在研究丹参制剂工艺时, 研究兼顾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以确保所有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增强疗效。目前根据药典要求,对于大部分企业,丹参酚酸B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均能符合药典含量要求,问题主要存在于丹参酮ⅡA质量控制。为了保证丹参酮ⅡA含量,设计开展醇提部分与另外两部分分别浓缩后合并混合收膏、分别收膏,并对应分别干燥和合并干燥工艺的对比研究。

混合收膏干燥工艺:将粉碎后的丹参药材投入提取罐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95%乙醇6倍量, 回流提取1.5小时,提取液滤过, 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第二次加入50%的乙醇5倍量, 回流提取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药渣加水提取1次,加5倍量水, 煮沸提取2小时,提取液滤过, 与第二次醇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与一次醇提浸膏合并,混合收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备用。使用带式干燥机于60±2℃快速干燥、粉碎后混合制得复方丹参片浸膏粉。

分别收膏干燥工艺:将粉碎后的丹参药材投入提取罐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9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无醇味;第二次加入50%的乙醇5倍量,回流提取1.5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药渣加水提取1次,加5倍量水, 煮沸提取2小时,提取液滤过,与第二次醇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备用。一次醇提液放入60±2℃真空干燥箱干燥,单次放盘低于2mm厚度,确保两小时内完成干燥。第二三次合并膏使用带式干燥机于60±2℃快速干燥。待三部分均干燥完毕后,粉碎、混合后制得复方丹参片浸膏粉。

2 实验结果

按上述混合收膏并合并干燥工艺和分别收膏并分别干燥工艺,各连续生产三批试验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见,分别收膏干燥组含量明显优于混合收膏组,含量平均提升59%左右,且3批次间变化较小,浸膏粉含量和平均转移率RSD值均较小。实验过程观察发现,在分别收膏干燥工艺中,第一部分浓缩所得浸膏,冷却后底部逐渐析出晶体,此晶体呈针状,应主要为丹参酮ⅡA。此工艺没有合并浓缩收膏过程,减少了稠膏高温加热工序,可以有效防止丹参酮ⅡA湿热降解[3],以保证最后成品制剂质量。而在方案混合收膏干燥工艺中,含有此丹参酮ⅡA的浸膏粘度非常大,在进入带式干燥机过程管道较多、机体空间大,有效成分粘连后残留严重,导致此成分损失严重,且含量和转移率波动大,工艺重复性差。

表 1 两种工艺含量结果和平均转移率对比表

批次

混合收膏干燥

批次

分别收膏干燥

浸膏粉含量

平均转移率

浸膏粉含量

平均转移率

1

0.21%

34.3%

1

0. 36%

53.3%

2

0.27%

39.2%

2

0.36%

53.6%

3

0.18%

27.7%

3

0.34%

51.1%

RSD

20.8%

17.1%

RSD

4.0%

2.6%

平均值

0.22%

33.7%

平均值

0.35%

52.7%

/

/

/

变化率

59.1%↑

56.4%↑

3 讨论

经本研究证明,复方丹参片浸膏粉浓缩干燥过程工艺控制方式对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含量和转移率影响较大。因丹参中含有的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组分分属于不同提取步骤提取所得,为了确保在第一次提取中制得的脂溶性成分保留更佳,第一次提取液单独收膏干燥,即分别收膏干燥方式,其含量明显优于混合收膏组,含量平均提升59%左右,批次间变化较小,工艺稳定。该工艺经大生产对比结果证明,方法可靠,结果稳定,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品的质量, 可以为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899-900.

2 王介明,周宇,李洪,张倩.中药丹参制剂提取新工艺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2,10(6):334-335.

3霍明,陈艳平,吴启南.复方丹参片工艺改进探讨[J].中成药,2003,25(7):595-596.